期刊文献+

意之昧:内心深处的和谐——论戴望舒后期诗歌的音乐性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戴望舒后期诗歌的音乐性源于新诗理论的突破,他从外国诗人身上找到了理论资源,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当中,从对外在音律的反叛,又回归到音乐性的追求。戴望舒对音乐性的借鉴与吸收,并非仅仅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音与心的融汇,对音乐性的体味已变成审美现代性的诗学范畴。
作者 王珍
出处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2-75,共4页 Journal of Hulunbuir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刘响.略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J]《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评论丛刊(2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01-324.
  • 2王文彬、金石.戴望舒全集(诗歌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 3王文彬,金石主编.戴望舒全集(散文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76-173.
  • 4张若名.纪德的态度[M].北京:三联书店,1994.
  • 5[俄]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文论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139.
  • 6茅盾.民间艺术形式和民主的诗人[J].文艺丛刊常印,1947(01).
  • 7袁可嘉:现代派·英美诗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65.
  • 8孙玉石,主编.戴望舒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 9[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郜元宝,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38.
  • 10宋·普济.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97..

共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