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乔治·桑在中国的接受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乔治·桑的浪漫主义给中国带来了爱的美好的种子,滋养了中国人的浪漫情怀,滋养了中国浪漫的一代。她对对激情的呼唤,对爱的呼唤,她对自我情感、自我个性的真诚展露,激发了五四时代对激情的呼唤,启蒙了现代中国的女权意识。她的浪漫主义带有乌托邦理想主义色彩,拥有唯美形式主义思想。乔治·桑在中国的接受,还存在着空白、偏见、曲解和误解,她和中国现代作家之间还有很多差异,但她纯粹的而又天真的浪漫主义艺术留在了中国,潜在地发挥着影响。只有深度挖掘乔治·桑富有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观,才能使中国读者更贴近她的本质,从而打破她与中国之间的隔膜。
作者 曹文刚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05-107,共3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基金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45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孙席珍.乔琪桑之生平[J].北新月刊,1927.
  • 2李欧梵.中国浪漫的一代[M].波士顿:哈佛大学出版社,1973.
  • 3普实克.普实克中国版现代文学论文集[M].李燕乔,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 4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 5布鲁姆.影响的焦虑[M].徐文博,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
  • 6普什科夫 李宗杰译.法国文学简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4-22.
  • 7淑君.乔治.桑和她的作品[N].文汇报,1961-12-01.
  • 8冯汉津.乔治·桑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兼评乔治·桑和福楼拜关于文学问题的争论[J].法国研究,1984(2):11-19. 被引量:4
  • 9沈从文.沈从文谈自己的创作[J].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4).
  • 10孙景免.新概念、新方法、新探索[M].桂林:?江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