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牡丹文化的地域气质——以中国三大牡丹栽培中心为例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技术和文化的传承而实现的。而多彩的文化本身均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在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地域气质(包括地理气候、人文风情)是如何逐渐显现并固化的呢?本文以我国三大牡丹中心:四川彭州、河南洛阳、山东荷泽为例,通过剖析其各具特色的牡丹种植技术与观赏文化,探讨地域气质在牡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 王小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7

  • 1田志明,张剑光.唐代的牡丹欣赏热[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5(3):52-56. 被引量:3
  • 2郭绍林.说唐代牡丹[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12-17. 被引量:11
  • 3陈平平.中国牡丹的起源、演化与分类[J].生物学通报,1997,32(3):5-7. 被引量:21
  • 4黎乔生.审美生理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 5胡国强 胡连生.诗经注译[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 6李宝光.牡丹人物志[M].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0:560-565.
  • 7贾凤英.国花[M].济南: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84-85.
  • 8李宝光,田素义.新编菏泽牡丹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1992:20.
  • 9桑秋华.菏泽牡丹[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7:24.
  • 10蓝保卿,李嘉珏,段全绪.中国牡丹全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38

同被引文献1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