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牡丹文化的地域气质——以中国三大牡丹栽培中心为例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技术和文化的传承而实现的。而多彩的文化本身均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在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地域气质(包括地理气候、人文风情)是如何逐渐显现并固化的呢?本文以我国三大牡丹中心:四川彭州、河南洛阳、山东荷泽为例,通过剖析其各具特色的牡丹种植技术与观赏文化,探讨地域气质在牡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
王小红
机构地区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牡丹文化
地域气质
栽培中心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赵琦,孙世友.
洛阳京城路,驿外断桥边——从中国花卉文化中看“双国花”[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5):161-161.
被引量:1
2
范禄林,萨日娜.
中国牡丹地域文化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38(3):59-62.
被引量:4
3
张启翔.
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一)——人类关于花卉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J]
.中国园林,2001,17(1):73-76.
被引量:31
4
河南洛阳牡丹文化节重现“武则天”踏春赏花[EB/OL].http://news. Sohu. eom/20120407/n339979911, shtml.
5
赵福琪.
菏泽牡丹文化情结初探[J]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6):133-136.
被引量:6
6
汤忠皓.
天彭牡丹琐探[J]
.中国园林,1997,13(2):3-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田志明,张剑光.
唐代的牡丹欣赏热[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5(3):52-56.
被引量:3
2
郭绍林.
说唐代牡丹[J]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12-17.
被引量:11
3
陈平平.
中国牡丹的起源、演化与分类[J]
.生物学通报,1997,32(3):5-7.
被引量:21
4
黎乔生.审美生理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5
胡国强 胡连生.诗经注译[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6
李宝光.牡丹人物志[M].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0:560-565.
7
贾凤英.国花[M].济南: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84-85.
8
李宝光,田素义.新编菏泽牡丹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1992:20.
9
桑秋华.菏泽牡丹[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7:24.
10
蓝保卿,李嘉珏,段全绪.中国牡丹全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38
1
周武忠.
中国花文化研究综述[J]
.中国园林,2008,24(6):79-84.
被引量:24
2
张启翔.
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二)——中国花文化形成与中华悠久文明历史及数千年花卉栽培历史的关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S1):75-79.
被引量:11
3
于晓南,苑庆磊,宋焕芝.
中西方芍药栽培应用简史及花文化比较研究[J]
.中国园林,2011,27(6):77-81.
被引量:14
4
苑庆磊,于晓南.
牡丹、芍药花文化与我国的风景园林[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53-57.
被引量:10
5
王晓燕,宁惠娟,邵锋.
李属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园林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2011,52(6):1298-1301.
被引量:3
6
陈辉,刘煜.
观赏植物与文化课程教学创新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773-7774.
被引量:3
7
王彦卓,姜卫兵,魏家星,翁忙玲,韩键.
芍药的文化意蕴及其园林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0):58-61.
被引量:4
8
李凡.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林业资源管理,2002(3):43-46.
被引量:16
9
张元燕,杨勋,周兰平,李宗怀,王辉.
深圳市城市花文化发展策略探讨[J]
.广东园林,2014,36(4):55-58.
10
于晓南,苑庆磊,郝丽红.
芍药作为中国“爱情花”之史考[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26-3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8
1
董育红.
以牡丹文化促进菏泽经济发展[J]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41-44.
被引量:6
2
贾鸿雁.
牡丹文化及其旅游开发[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7-11.
被引量:7
3
阎双喜.
中国牡丹史考[J]
.中国农史,1987,6(2):92-100.
被引量:15
4
赵大球,李成忠,陶俊.
金环型芍药新品种‘金科状元’[J]
.园艺学报,2015,42(4):807-808.
被引量:2
5
徐梅.
扬州芍药[J]
.中国园林,2005,21(4):52-54.
被引量:4
6
陈永生,吴诗华.
中国古牡丹文化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8-23.
被引量:12
7
郭强.
牡丹文化与牡丹经济的互动发展[J]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3):60-63.
被引量:2
8
王晓春,李健美,陶俊.
扬州芍药花文化及园林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02-104.
被引量:6
9
王晓春.
论传统文化中芍药花的文化意象[J]
.艺术百家,2007,23(A02):49-51.
被引量:10
10
李良厚,王春义,陈宝林,何贵友,黄义林.
牡丹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解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4):131-13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刘嘉露,陶俊,赵大球.
基于文献挖掘的扬州芍药文化意蕴研究[J]
.现代园艺,2022,45(13):132-135.
2
李洁,祝银行.
征地拆迁进程中菏泽赵楼村牡丹“生产”实践及文化根性探索[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3):114-122.
1
卢秀峰.
谯都花比洛阳妍——亳州牡丹文化浅探[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12(5):121-124.
2
扈耕田.
牡丹文化研究现状评析[J]
.洛阳大学学报,2007,22(1):21-25.
被引量:10
3
“一心十用”[J]
.环球人物,2011(32):11-11.
4
郭强.
牡丹文化与牡丹经济的互动发展[J]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3):60-63.
被引量:2
5
马青云.
从来书道在吴兴——费新我艺术的文化生态和地域气质[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2):42-46.
6
王晓明.
新疆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与开发[J]
.当代经济,2013,30(11):86-87.
7
邢世嘉.
越南的鲜活人文风情[J]
.文化交流,2005(3):54-56.
8
詹伟明.
美好的失去[J]
.课外阅读,2010(17):61-61.
9
覃耀龙.
牡丹文化与鸢尾文化——中法两国国民性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178-181.
被引量:2
10
吉龙.
汤兆基牡丹文化创作中心落户国际静安[J]
.上海工艺美术,2012(4):50-51.
中华文化论坛
201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