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强化“全环境育人”理念 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创新 被引量:3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今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技术进步带来的网络全球互通。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社会交往方式.更是催生了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虚拟环境.经由网络社交到网络社区的过渡,最终形成了自发、自觉、自为的网络社会。这种影响是全面、持续且深远的,身处其中的高校需要不断适应、积极融入。当然,从高校育人的角度.目前更为急迫的是要辩证看待网络对于教育对象即大学生成长的“双刃剑”作用.网络世界中多元价值杂烩合流、信息消费过度和虚一实异化等诸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已经对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形成巨大冲击。
作者 蒋广学 张勇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3-36,共4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学生文明上网研究--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抓手的探索>(编号:12JDSZ2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法]米歇尔·福柯 姬旭升译.性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4..
  • 2[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14.
  • 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中译者序.
  • 4Peter L. Berger & Thomas Luckman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A Treatise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Penguin Press, 1967.
  • 5Patrick Baert. Social Theo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olity Press Limited, 1998: 30.
  • 6M.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黄忠敬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7[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134,136,139,162,161,133,171,137-138,139,139,139,140-141,142,142,146,150—151,302,133,285,142.
  • 8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74,141.
  • 9[美]J.C.亚历山大.世纪末社会理论[M].张旅平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13.
  • 10[法]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M].钱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8.

共引文献264

同被引文献181

引证文献37

二级引证文献1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