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四川银花丝技艺的保护现状与发展道路探究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高新科技日益刷新经济全球化的景象之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却是一种反向的力量,因为它力图维护的是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21世纪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重视,项目申报的热潮迄今依然在持续。这种热潮固然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反省,但隐形的推动因素是不容否认的,即对经济价值的适度追求。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是同时附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双重因素,文化价值的保护侧重于构建地域文化的内循环系统,
作者 崔衡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6-129,共4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7

  • 1黄晓.产业化视角下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J].贵州社会科学,2006(2):51-53. 被引量:26
  • 2彭兆荣.“第四世界”的文化遗产:一个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文艺研究,2006(4):14-22. 被引量:9
  • 3谷继建,何独明,李景国,颜珂.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向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4):76-77. 被引量:15
  • 4克莱德·克鲁克洪 等 高佳等(译).《文化与个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3.
  • 5[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6/08/content_4661395.htm 新华网.
  • 6安东尼·D·史密斯 龚维斌 良警宇译.《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163页.
  • 7爱德华·泰勒 连树声译 谢继胜校.《原始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 8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杜彬彬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32页,第564页,第565页.
  • 9L.A.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沈原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3页,第350-351页.
  • 10R.Williams,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p.41.

共引文献169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