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佛教自然伦理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非暴力不杀生、慈悲、众生平等、无情有性是佛教伦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命题,体现了佛教自然伦理的逻辑内涵和体系特点。"不杀生"居佛教戒律之首,属于消极的非暴力,其内在的"慈悲"精神属于积极的非暴力,其伦理学基础是"众生平等",体现了宗教伦理、社会伦理和自然伦理的统一。"无情有性"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道德关怀空间。佛教伦理以服从自然律、以自然万物为关怀对象和顺乎自然的无中心,突显了自然伦理的本质特征。不杀生和慈悲基于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众生之间的同情,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个体主义和仁慈主义相通;众生平等和无情有性以对生命共同体和自然界的道德关怀,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整体主义和自然主义相通。佛教自然伦理以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仁慈与自然的统一、学理与实践的统一,为现代环境伦理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 侯传文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Studies in Ethic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11BWW02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A. Kumar Singh. Animals in Early Buddhism. Delhi:Eastern Book Linkers,2006.
  • 2高楠顺次郎等编.大正新修大藏经[M].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79.
  • 3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50年来基本的论述[M].陈哲环,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 4David E. Cooper and Simon P. James. Bud- dhism,Virtue and Environment. Burlington:Ashgate, 2005.
  • 5玛丽·E·塔克尔、邓肯·R·威廉斯编.佛教与生态[M].何则阴,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 6静,筠禅僧,张华.祖堂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 7Pragati Sahni. Environmental Ethics in Buddhism:A virtues approach.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2008.
  • 8渥德尔.印度佛教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 9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M].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999.
  • 10玛丽·E·塔克尔,邓肯·R·威廉斯编:《佛教与生态》,何则阴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