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应试教育与高分低能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对比中美孩子的分数与能力入手,分析我国教育造成"高分低能"的各种原因,对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校的"应试教育"进行了分析,试图在分数和能力之间寻找平衡点。最后从完善成绩评估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作者
曲华
机构地区
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50期202-203,共2页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关键词
应试教育
高分低能
综合素质
能力培养
分类号
G642.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王修鲁.
对“高分低能”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0(3):63-65.
被引量:11
2
雷芬,王九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题海战术”与“高分低能”[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03-106.
被引量:2
3
白明霞.
授以“鱼”不如授以“渔”[J]
.教育教学论坛,2010(28):131-131.
被引量:2
4
陈崇源,陈邕怀.
素质培养与“高分低能”刍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8(1):63-66.
被引量:12
5
焦锋,雍克勤.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知识学习与反思——兼论“高分低能”现象[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1):20-21.
被引量:9
6
郝文武,郝庆.
不同知识教学方式对能力发展的不同作用——兼谈“高分低能”的实质及其成因和纠正[J]
.教育科学研究,2006(6):5-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刘华东.
关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几点思考[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4):94-97.
被引量:28
2
陈川雄.
知识智力能力的教学问题[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12(2):96-99.
被引量:1
3
黄全愈.
低分高能与高分低能[J]
.中华家教,2004(11):46-47.
被引量:1
4
杨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55-58.
被引量:42
5
Duffy.T.M.Theory and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flection on difference in disciplinary focus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4, (3): 34-40.
6
Barab, S.A.Using Design to Advance learning Theory, or Using !earning theory to Advance Design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4, (3) : 16-19.
7
钟兴言.
结构化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行为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0-34.
被引量:4
8
王修鲁.
对“高分低能”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0(3):63-65.
被引量:11
9
张萍.
“高分低能”之说不科学[J]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6(4):59-61.
被引量:7
10
张孔漪,冯青梅.
浅析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几个因素[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19(4):85-8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3
1
宋焕斌.
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J]
.红河学院学报,2003,1(6):42-45.
被引量:2
2
卢慧良.
职校生“高分低能”现象新探[J]
.成功,2013(22):86-86.
3
包立平,翁震华.
积极采取措施 稳步推进学制改革[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0(2):60-62.
4
王振中.
论大学课程教学的层次[J]
.科教文汇,2008(34):64-65.
被引量:1
5
高治东.
大学英语教学核心要素的特征及教学模式的转变[J]
.外语电化教学,2009(2):49-53.
被引量:16
6
高治东.
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模式的转变与建构[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185-188.
7
崔晓霞,和览,尹传娟,张翘楚.
英语网络课堂教学学习绩效影响因数实证研究——对学生英语网络学习与自我认同及虚拟环境微系统关系的探索[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6):31-35.
被引量:3
8
童国嘉.
有效教学对话的基本策略[J]
.江苏教育研究,2010(11):27-29.
被引量:2
9
焦锋,雍克勤.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知识学习与反思——兼论“高分低能”现象[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1):20-21.
被引量:9
10
童国嘉.
有效教学对话的基本策略[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0(12):35-3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7
1
钟启泉.
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
.广西教育,2006(05B):11-11.
被引量:11
2
刘清华.
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的思路[J]
.东南学术,2007(4):21-25.
被引量:9
3
王修鲁.
对“高分低能”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0(3):63-65.
被引量:11
4
冯生尧,谢瑶妮.
超越文理分科:美国高中课程和大学招生的专业分化[J]
.课程.教材.教法,2009,29(10):8-13.
被引量:9
5
焦锋,雍克勤.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知识学习与反思——兼论“高分低能”现象[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1):20-21.
被引量:9
6
于康平.
超越文理分合的争论——美国高中课程设置与“高考”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学术月刊,2011(3):85-88.
被引量:4
7
钟启泉.
“三维目标”论[J]
.教育研究,2011,32(9):62-67.
被引量:197
8
王焕霞,廖伯琴.
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践困境与制度审思[J]
.教育学报,2011,7(6):77-83.
被引量:14
9
陈崇源,陈邕怀.
素质培养与“高分低能”刍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48(1):63-66.
被引量:12
10
高敬智.
研究新课程高考理综卷 提高生物备考的有效性[J]
.考试与招生,2012(1):27-2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李瑞琳.
浅谈中学生“高分低能”现象[J]
.教师,2015,0(32):20-20.
2
宫晓慧.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7,8(9):87-88.
被引量:2
3
周勇.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的设想[J]
.教学与管理,2021(31):77-80.
4
任远一.
“提质”到底需不需要“提分”?——关于“双减”政策中“减负提质”的思考[J]
.宜宾学院学报,2023,23(1):18-24.
5
张小粉,刘雯,张娟荣.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分析[J]
.科技风,2023(8):146-14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宫晓慧,詹陈陈,郭伟.
互联网时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1):252-254.
被引量:3
2
石霏,马凯.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招生评价体系构建[J]
.现代职业教育,2019,0(14):224-225.
1
魏然,冯维.
美国人怎么上历史课——美国历史课程教学述评[J]
.历史教学,2004,0(11):48-50.
被引量:6
2
杨利平,张钢,杨际双.
关于《花卉栽培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几点思考[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1):72-74.
3
潘凌.
大学英语学习成绩评估体系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2):84-85.
4
曾小会.
小学生数学成绩评估方法改革探索[J]
.新课程(小学),2015,0(3):11-11.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 第5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