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误读的是与非——以庄子和海德格尔为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 误读是与人类一切理解和阐释行为与生俱来的,误读的历史贯穿着文学阅读和批评的历史,但人类对误读的认识和接受却并非误读本身那样普遍。 直到20世纪,在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中,误读还大多以负面身份出现,因其本身负有“错误”的特质,误读似乎天然地带有原罪的性质。
作者 任昕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China Book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德]伽达默尔著:《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 2[英]拉曼·塞尔登等著.《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至327页,第338页,第329页,第339页.
  • 3[法]德里达著:《书写与差异》,张宁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05页.
  • 4[美]哈罗德·布鲁姆著,朱立元、陈克明译.《误读图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 5[德]海德格尔著:《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66页.
  • 6[英]特雷·伊格尔顿著,伍乒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6页,196-197页.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