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法律规则模糊性的成因与法律解释方法——以知识产权法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立法语言存在固有的模糊性,模糊立法语言具有增强法律的适应性、周延性、稳定性等积极功能,同时也易于产生权力滥用、腐败等消极现象。立法语言的模糊度在私法、公法方面有不同的标准。从步骤上来分,模糊性法律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可以分为文义解释、论理解释等。文义解释分为字面解释、体系解释等。论理解释是在文义解释的基础上运用主观裁量方法,对模糊性法律规则进行的不改变核心文义、不超出文义范围的阐释。论理解释的结果表现为平义解释、限缩解释、扩张解释,也可以是对模糊性法律规则的类型化、具体化。
作者 胡小红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法学院
出处 《理论建设》 2014年第5期31-34,103,共5页 Theory Construction
基金 安徽省教研项目<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学研究>(2012jyxm087)的部分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美]L.A.查德.模糊集论-展望[J].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1,(1).
  •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通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 3[英]哈特.法律的概念(第2版)[M].家馨,李冠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 4周少华.适应性:变动社会中的法律命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6):105-117. 被引量:36
  • 5[美]约翰·亨利·梅里曼.大陆法系[M].顾培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 6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52.
  • 7[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刷馆,2003.59.
  • 8杨仁寿.法学方法论(第2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 9梁慧星.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26.
  • 10[奥地利]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二级参考文献19

  • 1高桐.法律的确定性和适应性:英国模式[J].比较法研究,1988,2(2):11-17. 被引量:10
  • 2周少华.书斋里的法学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4):135-141. 被引量:17
  • 3[爱尔兰]J.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M].王笑红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 4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914.
  • 5李猛.韦伯:法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6林立.论"法律原则"的可争议性及为"柔性的法价值秩序"辩护[A].许章润.清华法学:第一卷·2002·第1期[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7[比]R.C.范·卡内冈:《法官、立法者与法学教授--欧洲法律史篇》,薛张敏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尤其是第108页以下.
  • 8[德]考夫曼 刘幸义等译.法律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 9[英]哈特 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 10[德]伯恩·魏德士 丁小春 吴越.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16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