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青心乌龙茶包揉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永福高山乌龙茶(青心乌龙)为试验材料,研究包揉过程中在制茶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采用"速包+平板"的包揉造型前后,茶多酚含量从包揉前到毛茶这个阶段呈下降趋势,但在包揉4h到包揉6h、定型两个阶段,茶多酚呈上升趋势;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在包揉4h到包揉6h这一阶段表现为上升趋势;黄酮、水浸出物含量和咖啡碱含量在包揉前和包揉后变化幅度较小,其中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在包揉2h到包揉3h以及定型过程两个阶段,黄酮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仅在包揉6h至定型前这一阶段,含量下降;水浸出物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不大;咖啡碱在包揉前至包揉3h这一过程含量下降,包揉3h后含量呈稳中上升趋势。
出处 《福建茶叶》 2014年第5期6-9,共4页 Tea in Fujian
基金 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台湾新优茶树品种引进及配套新技术产业化>(hx1101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26

  • 1杨丹,苍晶,郝再彬,邱丽娟.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大豆异黄酮[J].分析化学,2006,34(8):1113-1115. 被引量:16
  • 2马强,张金兰,周玉新,雷海民,王长海.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红车轴草中异黄酮类化合物[J].分析化学,2006,34(U09):247-250. 被引量:13
  • 3曾钟,郭雅玲,叶宝存.台式乌龙茶初制技术[J].福建茶叶,1996(1):25-27. 被引量:8
  • 4张天福.福建乌龙茶[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5-103.
  • 5林木连等,台湾的茶叶,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 6HuGuan-Shi(胡冠时) JiangShu-Qin(姜书琴) YangJin(杨进).药学通报,1980,15(5):2-3.
  • 7Lu Yan-Hua(卢艳花).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Beijing(北京):Chemical Industry Press(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4
  • 8Volpi N,Bergonzini G.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06,42:354-361
  • 9Nikolova M,Gevrenova R,Ivancheva S.Acta Pharm.,2003,53:145-149
  • 10Fang F,Li J M,Pan Q H,Huang W D.Food Chemistry,2007,101:428-433

共引文献222

同被引文献76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