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黑龙江省玉米穗期主要害虫发生概况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穗期害虫对玉米的产量、品质影响最大。介绍了黑龙江省玉米穗期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白星花金龟、玉米蚜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防控,辅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对策与技术措施。
作者
赵秀梅
张树权
李青超
刘洋
王连霞
武琳琳
郑旭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出处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39,共3页
China Plant Protection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2-43)
关键词
玉米
穗期害虫
发生
防治对策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13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1
王晓鸣,石洁,晋齐鸣,等.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赵秀梅.
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情况与绿色防控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9):159-160.
被引量:25
3
赵秀梅.
2011年齐齐哈尔市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4):26-28.
被引量:6
4
赵秀梅,崔佳嵋,李敏,谭可菲.
Bt粉剂防治玉米螟田间效果测定与评估[J]
.作物杂志,2010(4):85-86.
被引量:12
5
李广伟,张建萍,陈静,徐志超,陈军.
几种杀虫剂对双斑萤叶甲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J]
.农药,2007,46(7):486-488.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张建华,张建萍,王佩玲,李小燕.
新疆棉花害虫新动态及其防治对策[J]
.中国棉花,2005,32(7):4-6.
被引量:29
2
段婷婷,李凤良.
3%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药效试验[J]
.农药,2006,45(6):414-415.
被引量:12
3
徐映明,朱文达.农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62-163.
4
陈建峰.中国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商品化生产、质量标准化及应用研究技术成果回顾与展望.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223-229.
5
张宗炳.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361-368.
6
仵均祥.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2-63.
7
仵均祥.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38-240.
8
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沈凤云.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J]
.作物杂志,2010(2):93-94.
被引量:29
9
雷进海.
生物杀虫剂Bt研究开发进展[J]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1999,2(1):42-44.
被引量:4
10
赵秀梅,崔佳嵋,李敏,谭可菲.
Bt粉剂防治玉米螟田间效果测定与评估[J]
.作物杂志,2010(4):85-86.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69
1
杨海龙,薛腾,李德会,付俊,傅俊范.
辽宁玉米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11):96-98.
被引量:22
2
袁心,牛勇琴,高应奇,冯天梅,张金文,张广财,王效瑜.
宁夏彭阳县玉米双斑萤叶甲药剂防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64-164.
3
李广伟,陈秀琳,张建萍,陈静.
温度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寿命及繁殖的影响[J]
.昆虫知识,2010,47(2):322-325.
被引量:13
4
李广伟,陈秀琳.
新疆棉区双斑长跗萤叶甲生活习性及消长动态调查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0,30(6):8-10.
被引量:9
5
赵秀梅,刘洋,谭可菲,柴丽丽.
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发生危害情况与防治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6):51-52.
被引量:15
6
赵秀梅.
谷糜田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34-135.
被引量:1
7
赵秀梅.
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情况与绿色防控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9):159-160.
被引量:25
8
陈友良.
商丘市玉米螟的发生与生物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71-171.
被引量:1
9
段灿星,朱振东,武小菲,杨知还,王晓鸣.
玉米种质资源对六种重要病虫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2):169-174.
被引量:46
10
赵秀梅.
2011年齐齐哈尔市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4):26-2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30
1
关淑艳,马义勇,王丕武,姚丹,曲静,付玉芹.
玉米新品种“吉农玉308”选育报告[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1):1-3.
被引量:11
2
李茫雪,张赫然,于晶,周子珊,苍晶,王振华.
花粉管通道法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29-33.
被引量:12
3
杜开书,柴立英,赵青席.
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结构及时序动态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3):150-154.
被引量:13
4
谢为民,王蕴生.
玉米螟成虫习性观察[J]
.植物保护,1993,19(5):17-18.
被引量:2
5
蒋佩兰,章志英,朱杏芬,陶方玲.
江西玉米害虫及其天敌名录[J]
.江西农业学报,1994,6(1):42-52.
被引量:5
6
王振营,周大荣,宋彦英,李璧铣,张广义,高书兰,刘勇,郑礼,王蕴生,谢为民,李文德,潘永成.
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4,21(1):25-31.
被引量:20
7
蒋佩兰,刘隆旺,章志英,朱杏芬.
不同种植方式玉米田玉米害虫及其天敌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7(1):25-27.
被引量:22
8
谢为民,王蕴生,杨桂华.
取食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对玉米螟幼虫成活和发育的影响[J]
.植物保护,1989,15(4):16-18.
被引量:15
9
吴立民,陆化森.
玉米田桃蛀螟发生规律的研究[J]
.昆虫知识,1995,32(4):207-210.
被引量:15
10
鲁新,张国红,李丽娟,刘宏伟,汪洋洲.
吉林省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J]
.植物保护学报,2005,32(3):241-245.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9
1
冯安荣,邰艳利,鱼福庆,刘曼双.
夏玉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探讨[J]
.陕西农业科学,2016,62(1):73-75.
被引量:1
2
刘哲楠,梁英,孙国臣.
昌图县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J]
.农民致富之友,2016(6):62-62.
3
高宇,徐凤晓,李汉宇,王迪,史树森.
大豆双斑长跗萤叶甲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
.大豆科技,2018(4):43-46.
被引量:2
4
吴兰花,郑丽霞.
玉米害虫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18,46(3):53-58.
被引量:7
5
薛良震.
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J]
.农家致富顾问,2019,0(14):65-65.
6
高志辉.
黑龙江玉米穗腐病防治策略[J]
.种子科技,2021,39(24):66-67.
被引量:1
7
兰英,赵秀梅,刘悦,李青超,王立达,刘洋.
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12):100-105.
8
王宇,王克勤,王晓曦,刘兴龙,王春.
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田间种群动态研究与防治建议[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39-42.
9
周旭,陈日曌.
亚洲玉米螟的交配行为与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2022,47(6):89-9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蒋兴川.
淮河中游蚌埠地区玉米害虫种类调查[J]
.江西农业,2018(18):24-24.
2
周旭.
玉米螟转基因防治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18,12(35):7-8.
被引量:2
3
孙帅成.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
.种子科技,2019,37(8):112-112.
被引量:2
4
薛良震.
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J]
.农家致富顾问,2019,0(14):65-65.
5
张雪艳,张悦,陈昊楠,宋灿灿,邓晓悦,吴飞,董毅,李庆,蒋春先.
四川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田间节肢动物群落[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1,39(6):755-765.
被引量:2
6
李国平,吴孔明.
中国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商业化策略[J]
.植物保护学报,2022,49(1):17-32.
被引量:21
7
高宇,朱诗禹,田径,毕锐,崔娟,史树森.
大豆主要害虫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大豆科技,2022(3):18-25.
被引量:12
8
刘宁,刘西美,石绪海,宋发军,彭祥伟.
中抗穗腐病玉米新品种邦玉66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23(2):169-170.
被引量:1
9
高媛.
大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3):109-113.
10
杨昌利,陶惠,周吕,李锦,张长禹.
贵州玉米田害虫绿色灯光防控技术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2023,45(3):787-800.
1
姜汉堂,张夕林,王陈,王建国,李晓霞.
啶虫脒等药剂防治小麦穗期主要害虫的效果[J]
.植物医生,2005,18(1):27-27.
2
曹钟洋,黄虎兰,汤彬,陈松林,陈志辉.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穗期害虫效果研究[J]
.作物研究,2015,29(2):144-146.
被引量:2
3
吴立民,陆化森.
玉米穗期害虫种群变动规律的研究[J]
.植物保护,1997,23(4):26-28.
被引量:8
4
董喆,郑伟,边丽梅,张丽妍,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郝春雷,张昊.
赤峰地区玉米穗期害虫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2015,35(2):33-37.
被引量:7
5
吴立民,陆化森.
玉米穗期害虫种类及发生动态的研究[J]
.病虫测报,1990,19(3):26-28.
被引量:1
6
宫琳.
性诱剂大面积诱杀玉米穗期害虫效果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47-47.
被引量:3
7
科技简讯[J]
.水利发展研究,2006,6(2):62-62.
8
Vilas M.Salokhe.
绿色技术 可持续发展之路[J]
.农业工程,2011,1(3):109-110.
9
李影.
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中的绿色技术和传统方法分析[J]
.现代园艺,2014,37(18):54-54.
被引量:10
10
罗梅浩,赵艳艳,刘哓光,赵国强.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5):34-37.
被引量:23
中国植保导刊
201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