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刑法对网络造谣行为的规制——以对“公共秩序”法益的理解为切入点 被引量:3

On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s about Fabricating and Spreading False Message in Network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影响范围急剧扩大,特别是一些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网络造谣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刑法》对这类网络造谣行为的规制,应当充分运用法益分析的方法,对侵犯不同类型法益的网络造谣行为对症下药。与其冒违背罪刑法定基本原则的风险,而用寻衅滋事罪来规制网络造谣行为,不如利用其他更有针对性的罪名。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进行扩大解释或者立法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对象进行扩张都不失为一种更符合刑法基本原则的方法。 With the improving of netwo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alse message spreads fast; its influence scope expands dramatically. Especially it seriously disturbs the social order and lead serious social chaos. The method of legal interest analysis must be used sufficiently in criminal legislation about fabricating and spreading false message in cyber space. We should use different accusations to protect different legal interests. However, the crime of creating disturbances is not the best choice in controlling the crime about network false message, because the accusation itself contains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destroy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egality.
作者 侯帅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Journal of Sichuan Police College
关键词 网络造谣 司法解释 寻衅滋事罪 False Messag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Creating Disturba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74

  • 1曲新久.论社会秩序的刑法保护与控制[J].政法论坛,1998,16(4):18-27. 被引量:20
  • 2于志刚.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J].政法论坛,2003,21(6):121-131. 被引量:142
  • 3王良顺.寻衅滋事罪废止论[J].法商研究,2005,22(4):110-115. 被引量:49
  • 4[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李昌珂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 5http://tech.sina.com.cn/i/2010-10-04/01064716866.shtml.,访问日期:2010年10月20日.
  • 6黄秀丽.《判决谁都不满,哪儿出了问题》,载《南方周末》2010年10月28日A4版.
  • 7[美]奥尔波特等.《谣言心理学》,刘水平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第21页.
  • 8张军:《认真学习刑法修正案(八)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5月4日.
  • 9[日]大谷实 黎宏译.《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377页.
  • 10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31页.

共引文献62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