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蛋白质组技术在作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作物雄性不育研究中,该技术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后与质谱鉴定技术相结合对蛋白质进行分析,最后利用数据库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综述了蛋白质组研究的关键技术,即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以及蛋白质组技术在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并对其在作物雄性不育方面的发展做了展望。
作者
朱惠霞
陶兴林
胡立敏
刘明霞
机构地区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2期9-11,共3页
基金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2011GAAS06-14)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雄性不育
分类号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5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60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1
Herbert B R, Molloy M P, Gooley A A, et al. Improved protein solubility in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using tribute phosphine as reducing agent [J].Electrophoresis, 1998,19 (5): 845-846.
2
杨军,张小莉.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以及在医学中的应用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3):19-20.
被引量:2
3
O'Farrell P H. High Resolution Two-Dimensional Elec- trophoresis of Proteins [J]. The Joural of Chemistry,1975,250 (10):4 007-4 021.
4
Gasparic V,Bjellqviest B, Rosengren A. Swedish Patent [M]. 1975, No.7514049-1.
5
王璐,杜国强,师校欣.
双向电泳技术在园艺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
.华北农学报,2006,21(B10):54-57.
被引量:1
6
林文娟,彭少丹,艾丽君,陈升位,林良斌.
植物雄性不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277-280.
被引量:6
7
曾维英,杨守萍,梁江,陈渊.
植物雄性不育的蛋白质组研究概况[J]
.广西农业科学,2008,39(2):132-135.
被引量:1
8
曹以诚,付彬英,王明全等.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初步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1987,14(7):73-80.
9
王台,童哲.
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叶绿体的特异性蛋白质[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2,34(6):426-431.
被引量:27
10
谢锦云,李小兰,陈平,曹梦林,陈良碧,梁宋平.
温敏核不育水稻花药蛋白质组初步分析[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19(2):215-221.
被引量:49
二级参考文献
175
1
曾维英,杨守萍,盖钧镒,喻德跃.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的花药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679-2687.
被引量:22
2
Yl Ping,WANG Li,SUN Qingping,ZHU Yingguo.
Discovery of mitochondrial chimeric-gene associated with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of HL-rice[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47(9):744-747.
被引量:37
3
舒小丽,舒庆尧.
作物淀粉生物合成与转基因修饰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4,20(4):19-26.
被引量:11
4
季芝娟,薛庆中.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2004,16(4):241-246.
被引量:8
5
刘宏伟,张改生,刘秉华.
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3):2282-2285.
被引量:12
6
秦新民,李惠敏,薛妙男,杨继华.
沙田柚自交、异交花粉管蛋白双向电泳分析[J]
.广西植物,2004,24(6):566-569.
被引量:21
7
刘博林,荆玉祥,匡廷云.
高赖氨酸植物种的筛选及其蛋白质纯化与鉴定[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3,35(1):62-68.
被引量:10
8
曾义安,朱月林,黄保健,杨立飞.
嫁接黄瓜的光合特性及叶片激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1):16-19.
被引量:25
9
赵世民,刘祚昌,詹庆才,刘俊君,徐金相,李向东.
WA型、BT型和D型水稻雄性不育系细胞质基因组翻译产物分析和研究[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4,21(5):393-397.
被引量:16
10
许仁林,国伟,汪训明,师素云,杨树青,毛裕民.
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线粒体DNA的AP-PCR指纹图谱[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4,36(1):1-6.
被引量:38
共引文献
160
1
付庆云,曹银萍,李友勇.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3):576-580.
被引量:11
2
刘辉,徐孟亮,陈良碧.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及生理生化研究概述[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8(1):1-4.
被引量:1
3
杨华瑞,马俊会,刘录祥,王成社,许喜堂,杨进荣,邹淑芳.
陕农138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差异的比较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80-683.
被引量:1
4
钟凤林,郭志雄,潘东明.
琯溪蜜柚汁胞ACTIN的分离鉴定和cDNA克隆[J]
.海峡科学,2010(10):239-242.
5
夏快飞,陈良碧.
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S单胞期花药蛋白质的固相双向电泳分析[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7(1):18-22.
6
戴莉,杨艳华,陈克平.
水稻蛋白质组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233-2237.
7
张丽军,谢锦云,张健,梁宋平.
2DE中IPG胶条转移到SDS-PAGE中的技术改进[J]
.生命科学研究,2004,8(3):225-230.
被引量:4
8
马凯,高述民,胡青,程朋军,吴江黛,李凤兰.
文冠果雄蕊发育的解剖学及雄性不育蛋白的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5):40-42.
被引量:33
9
杨文清.
培矮64S叶色标记突变体的研究进展[J]
.温州农业科技,2004(3):8-9.
被引量:3
10
曹锐,张丽军,聂松,王贤纯,梁宋平.
多维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小鼠肝脏质膜蛋白质[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5,21(1):134-142.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9
1
王爱方,马翎健,李艳飞,武晗,靳凤,何蓓如.
几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和ATP酶活性的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3):539-543.
被引量:4
2
赵会杰,林学梧,武跃廷,詹克慧.
小麦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中SOD同工酶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94,9(1):25-29.
被引量:3
3
曲志才,粟翼玟.
普通小麦T型和V型雄性不育系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
.遗传,1994,16(6):20-23.
被引量:11
4
何之常,徐乃瑜.
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叶片中IAA-ox和Cpox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A01):7-13.
被引量:4
5
杨靖,张改生,牛娜,王军卫,唐群,宿振起,王勇军.
小麦粘类雄性不育系生化标记及小孢子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8):1547-1552.
被引量:6
6
李传友,孙兰珍.
K、V型小麦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花药内游离氨基酸的比较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6(1):57-61.
被引量:6
7
张花,何之常,徐乃瑜.
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抽穗期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1(6):719-723.
被引量:2
8
刘春光,吴郁文,张翠兰,任树新,张炎.
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雄配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同工酶的研究[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5,22(3):199-205.
被引量:28
9
王春国,常彩涛,古瑜,孙德岭,宋文芹.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J]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27(5):525-529.
被引量:8
10
乔晓琳,高庆荣,赵桂清,刘正斌,邱新民.
K、V、T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籽粒的醇溶蛋白分析[J]
.生物技术,2006,16(1):20-2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郑爱泉.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17,45(7):13-18.
1
周德宝.
植物种子萌发的分子调控[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05-11407.
被引量:2
2
刘录祥.
作物雄性不育的诱发突变及其杂种优势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3):1-5.
被引量:1
3
张改生,曹海录.
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与利用[J]
.陕西农业科学,1990,36(1):45-47.
4
张改生,曹海录.
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与利用[J]
.陕西农业科学,1990,36(6):43-46.
被引量:2
5
张改生,曹海录.
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与利用[J]
.陕西农业科学,1990,36(4):46-48.
被引量:1
6
张改生,曹海录.
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与利用[J]
.陕西农业科学,1990,36(5):44-47.
被引量:1
7
张红亮,王道文,张正斌.
利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小麦抗旱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7):878-887.
被引量:14
8
张改生,曹海录.
作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与利用[J]
.陕西农业科学,1990,36(3):45-47.
被引量:1
9
程滨,程罗根,罗勋.
蛋白质组技术在昆虫抗药性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169-9170.
10
李竞雄,周洪生.
粮、棉、油作物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杂志,1993(4):1-3.
被引量:2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