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樂”字形、字义综考——《释“樂”》系列考论之二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甲骨文里无"樂"字,罗振玉将植物形状的"■"隶定为"樂"并认为"樂"字源于木、丝构成的弦乐器是错误的。金文里"樂"字多见,《说文》谓"■(樂),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亦大体不谬。"樂"造字来源于铃鼓,是悬铃之建鼓的实际摹写,别体"■"(楽)象有鼓无铃且木虡所支之鼓正在鸣声状。小篆"■"上两侧之"■"即悬铃,"8"字形的"幺"源自小铃。"幺、■、玄、玆、糸、■、系、■、■"等字符皆衍自铃形,"8"型之"幺"或上吊挂(如"玄",悬铃)或下垂饰(如"糸",铃绥),形式多样。"■(丝)"源自铃绥而非蚕丝或蚕卷,学界释"幺、玄、糸"等皆谬;甲骨文"幽"非从山从丝或从火从丝,而是耳听悬铃敬天状,幽远、幽玄等义从此衍。建木悬大鼓小铃的乐活动跟古人祭祀天神有关,此种乐活动现象明确记载在《后汉书·东夷列传》有关马韩人的历史生活中,且在现遗存的汉代石画像上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图景可资印证。"樂"字来源于建鼓还可证之以建鼓在古人乐活动中的地位及作用,远古人事神或事人的奏歌舞之群体活动由建鼓所主导这一事实尤可证"樂"字义项由乐器、奏乐、乐曲到"礼乐"之乐的延伸,可证"乐"字指称人精神状态时并非全指"欢喜快乐"义。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3期68-78,共11页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Music & Performanc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荀子疑难问题辨正与荀子思想体系研究"(14BZX04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先秦两汉儒家乐论若干疑难问题辨正研究"(14YJA720006) "吴地乐舞的历史流变与当代价值研究"(12YJA760011)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师音乐史论课程教学实践研究"(T-c/2013/08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二级参考文献16

共引文献48

同被引文献80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