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帝内经》“真脏脉”理论探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但现代中医师重视不够,教材中对其介绍亦较简略。通过对《内经》脉学理论及有关文献的整理,比较五脏平脉、病脉与真脏脉象,并对真脏脉象的比类加以描述,同时基于《内经》的脉学理论,探讨有关真脏脉概念、脉形及临床意义。认为诊脉技术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现代相关测脉仪器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势。
作者
郑文龙
祝光礼
机构地区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杭州市中医院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真脏脉
怪脉
预后判断
死亡预报
危重病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1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2
郑林.张志聪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15,53,151,71.
3
宋鲁成.绝脉临床体会[C].济南:世界中医药宴声会联合会,2010:172-174.
4
王克万,李振英.肝、肾真脏脉与高血压病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1984,(12):1-4.
5
宋晓红,田爽,金玉利,等.166例危重病人脉象的临床分析[C].长春: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6:1173-1175.
6
尹继增,金栋.
怪脉解索新探[J]
.河北中医,2004,26(7):545-546.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9,76,78,87.
2
金栋.叁伍不调话房颤[J].中医杂志,2000,41(1):60-60.
3
金栋.
房颤脉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13.
被引量:12
4
金栋.
间歇脉探讨[J]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1-234.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57
1
陈瑜,许敬生.
简论清代五位著名医家在《内经》训诂方面的成就[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4):30-32.
被引量:2
2
宋子然.
汉字形近而讹对古汉语词汇的影响[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6):109-112.
被引量:1
3
原文涛,王林玉,李春晓.
浅谈对中医“五音”的认识[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23-24.
被引量:8
4
李志更,吴新明.
浅议《内经》中的时间预后理论[J]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2):75-76.
被引量:1
5
金栋,杜宝良,李冬梅.
散脉探讨[J]
.中医杂志,2010,51(S2):56-57.
被引量:3
6
金栋.
景岳代脉辨析[J]
.甘肃中医,2009,22(12):4-5.
7
金栋.
房颤脉探讨[J]
.中医杂志,2010,51(2):185-186.
被引量:7
8
金栋.
散脉新识[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3):139-139.
9
李冬梅,金栋,杜宝良.
房颤脉脉象规范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1-2.
被引量:6
10
金秀年,翟双庆.
卫气运行速度与四时的关系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2):804-80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56
1
王忆勤,燕海霞,李福凤,何建成,付晶晶,姚笛,王惠芳.
小波分析法在平、弦、滑脉脉图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54-56.
被引量:17
2
唐荣德.
血瘀脉涩和血虚脉细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1):41-43.
被引量:5
3
顾星,王方.
中医脉诊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2):51-52.
被引量:5
4
董昱佑.
“揆度奇恒,道在于一”之我见[J]
.中医文献杂志,2007,25(2):46-48.
被引量:5
5
李时珍.濒湖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
6
郭彧.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0.
7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2.
8
张介宾.类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
9
丁世芹.
《内经》取象思维方式及其对后世医学认知方法的影响[J]
.河南中医,2007,27(11):7-9.
被引量:9
10
盛丽.
中医脉象形成机理的探讨[J]
.甘肃中医,2007,20(11):21-2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石东,路艺,王建宏,史振滏,马平.
脏腑经脉脉诊法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0):4935-4937.
被引量:3
2
章金宝,姚满园,韦琳.
象思维在《黄帝内经》脉法中的运用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0):707-708.
被引量:2
3
韩心,鲁明源.
脉象理论研究述评[J]
.中医学报,2020,35(3):573-578.
被引量:6
4
赵芸慧,史光伟,安冬,赵思晨,裴晓丽,刘中唐,白敏,梁永林.
《黄帝内经》“揆度奇恒”思维方法建构与再探[J]
.时珍国医国药,2023,34(4):951-9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顾亦斌,廖建辉.
徐灵胎《兰台轨范》学术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医的启示[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101):176-176.
被引量:3
2
苗彦霞,邢玉瑞.
中医思维方法研究述评[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4):1-6.
被引量:3
3
李福,汪剑,张晓琳.
兰茂《医门揽要》脉诊刍议[J]
.中医药导报,2020,26(13):199-201.
4
程传浩.
方剂治法中的取象思维[J]
.中医研究,2020,33(12):3-6.
被引量:1
5
舒云峰,韩为.
《针灸问对》中辨证论治思想探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3):6-8.
被引量:1
6
孙静,丘俊鑫,周强,商越,葛谈,张凯熠,张晓天.
益气复元膏方干预气虚质人群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通报,2021,20(6):47-49.
被引量:2
7
孙娟,杨文龙,刘方铭.
阴虚型颈椎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
.时珍国医国药,2021,32(11):2811-2815.
被引量:2
8
李诗楠,凌威,梁竹关,丁洪伟.
基于ICEEMDAN与小波包分解的脉搏信号联合去噪[J]
.电子测量技术,2022,45(18):41-48.
被引量:9
9
全贞雪.
基于脉象四要素和基础脉象探讨寸口三部九候脉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J]
.中医药导报,2023,29(5):76-79.
10
卢宣君,郝征.
从“沉潜水滀”探讨《伤寒杂病论》水病脉证[J]
.河南中医,2023,43(9):1302-1306.
1
庄泽澄,庄欣.
乍疏乍数脉析[J]
.中医药动态,1997(1):1-2.
2
桑杲,陈勇毅.
真脏脉及其临床意义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9):687-688.
被引量:2
3
张喜德.
《黄帝内经》阐义选刊(二)[J]
.陕西中医函授,1999(2):43-45.
4
刘艳,李毅.
初探《内经》对脉学的学术贡献[J]
.吉林中医药,2007,27(6):60-61.
被引量:5
5
尹继增,金栋.
怪脉解索新探[J]
.河北中医,2004,26(7):545-546.
被引量:14
6
沈宗国,陈东英.
析张锡纯论中风预报与防治[J]
.福建中医药,1991,22(2):10-11.
被引量:2
7
健康或疾病,观手能预报[J]
.武当,2000(7):54-54.
8
河濑美子,勒怀建.
高血压患者针刺治疗的探讨(预报)[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41-43.
9
蒋旭宏,黄小民.
急诊危重病之真脏脉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652-653.
被引量:4
10
路瑜,赵颜俐,苟春雁,张西俭.
从脉气、脉质浅述张西俭脉诊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2):11-14.
被引量:8
北京中医药
201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