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损害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损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肤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本组10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损害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细心的临床观察、正确的护理方法及有效的心理教育,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
陈爱萍
曹雪红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出处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11期135-136,共2页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
护理
中西医结合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68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1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5):342-346.
被引量:560
2
滕海英,潘燕翠,安秀红.
系统性红斑狼疮80例皮肤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8(4):91-92.
被引量:4
3
倪小英,李水贤.
红斑狼疮并发皮肤溃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
.吉林医学,2010,31(29):5169-5170.
被引量:4
4
储兰芳,刘凌昕.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损害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67-1268.
被引量:3
5
叶菁,王梨.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皮肤溃疡患者10例护理[J]
.福建医药杂志,2013,35(4):172-172.
被引量:1
6
杨丽,王娟,任学艳.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心理护理对策[J]
.医学信息,2010,23(21):4094-409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冯海燕.
康复新液在护理皮肤皲裂中的疗效观察[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1):5-5.
被引量:6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46-1750.
3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1.
4
叶文琴;王筱慧;张玲娟.现代临床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79-590.
5
肖鹏,钟鸿斌.
系统性红斑狼疮非典型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J]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8-29.
被引量:5
6
秦运军,陈抗,吴多韬.
5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75-76.
被引量:2
7
孙建国,谢鹏,王建爽,孙兴旺.
系统性红斑狼疮36例临床分析[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2):87-88.
被引量:1
8
常晓萍,陈宏.
抗U1RN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临床意义[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4):481-483.
被引量:4
9
房静,纪英莲.
系统性红斑狼疮46例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4):78-79.
被引量:9
10
倪小英,李水贤.
红斑狼疮并发皮肤溃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
.吉林医学,2010,31(29):5169-517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568
1
丁娟娟.
团体心理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2022(11):1709-1711.
2
徐晓琳,吴一波,韩彤昕,王晓玲,李彩凤.
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科人群药物治疗管理方案的构建[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2):239-242.
被引量:2
3
王明锦,吴思萍,倪秀悦,廖书宁,叶松生,尤遵强,王宁泽,黄肖华,傅鹏.
瑶医药的特色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3(3):365-367.
4
关锐,冯莉,李慧,吴茹.
血清IL-2Rα和25(OH)D及miR-200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关系[J]
.热带医学杂志,2023,23(3):346-351.
5
肖倩,杨瑶,赵婵静,陈茶,何敏,柯培锋,刘健平.
多重微珠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的价值[J]
.热带医学杂志,2022,22(12):1621-1624.
6
朱子豪,徐慧颖,柴春香,赵学兰,陈学勋,曹波,苏玉华,王晓东,栾青霞.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82):8-9.
被引量:1
7
吴晨敏,高飞,魏骐骄,严青,林帆,林禾.
GLIM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的应用[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22,29(5):268-273.
被引量:1
8
周生潮,刘佳,王文静,闫琛,李雯燕.
从瘀热论治凉血化瘀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结合治疗的应用效果[J]
.兵团医学,2023(4):54-56.
9
吕景涛,宫顺国,代威,马征,赵刚建.
清热解毒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热毒炽盛证的效果[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2,30(1):77-79.
被引量:2
10
刘一帆,侯楠,石颜军,李春先,高艳军,刘立宁.
TAFI与PAI-1及t-PA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21):1638-164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3
1
王彬彬,赵志玲,聂晓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
.心理月刊,2022(21):235-237.
被引量:6
2
汪佳远,李玉梅,刘帅,季萍,王树军,张美玉,王颖.
SLE中IP-10的表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现代免疫学,2020,40(2):100-106.
被引量:6
3
宋群先.
冯宪章从肾论治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经验浅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2):35-38.
被引量:9
4
宋志仁,赵亚云,侯冬杰,施光其(指导).
施光其三分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2020(4):31-34.
被引量:6
5
李水媚.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
.华夏医学,2004,17(5):748-749.
被引量:3
6
贺瑞瑞.
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
.实用全科医学,2006,4(1):16-16.
被引量:1
7
Md Mahboob Alam,Sumantra Sarkar, Parasar Ghosh.Spirometric evaluation in juvenil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Indian Pediatrics,2015,51 ( 11):909-911.
8
陈国辉,黄文凤.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7):1482-1485.
被引量:384
9
顾美华,邓迎苏.
狼疮性肾炎辨治体会[J]
.江苏中医,1990,11(8):10-10.
被引量:6
10
吴叶荣,张海林,张海云,李海红.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14(3):49-5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杨桂华,吴波.
中药红斑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0):6178-6179.
被引量:4
2
潘丽丽.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3):171-172.
3
牛东燕,梁卓文,杨元花.
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药物评价研究,2018,41(4):611-614.
被引量:10
4
林风至,于静,金明秀.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24,16(11):144-14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陈蕴,陆杏妍.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J]
.名医,2020(9):294-295.
被引量:1
2
王爽,王成武,刘艳华.
扶正解毒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126-127.
被引量:4
3
张颉.
扶正解毒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17,7(35):143-145.
4
张靖.
益气养阴合剂对气阴两伤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7):42-43.
被引量:3
5
刘超.
不同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效果[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7):2941-2943.
6
郑月霞.
羟氯喹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狼疮活动性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3):141-142.
被引量:1
7
寇静鑫.
环磷酰胺联合甲泼尼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研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14):36-38.
被引量:3
8
张文辉,王维,钟意,刘静,杨旭丹.
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1):2366-2369.
被引量:17
9
张彦,徐琼,陈梦露.
滋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激素、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患者补体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6):509-512.
被引量:11
10
李娟,黄兴永,王晶晶,姚勤,柳汝明.
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南药学,2020,18(7):1247-1251.
被引量:2
1
陈素娟.
1例过敏性紫癜伴皮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0(8):2145-2145.
被引量:5
2
商燕畦.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3):53-53.
3
谢正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6例体会[J]
.遵义医学院学报,1994,17(1):78-79.
4
陈红英.
天疱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4):187-187.
被引量:1
5
王玉英,易雪春.
中西医结合护理皮肤病[J]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6):51-51.
6
梁丽霞.
带状疱疹护理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5):345-345.
被引量:6
7
王秀锋,丁春云,甘云霞,金娜.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
.甘肃中医,2009,22(10):52-53.
被引量:1
8
谢红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尖锐湿疣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9):879-880.
被引量:1
9
吴运莲.
中西医结合护理带状疱疹27例[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69-1069.
10
崔明,蔡虹.
急性荨麻疹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9):56-56.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