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起源——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革命正当性之论证理路谈起 被引量:6

On the Consciousness Source of Chinese Communists Proletarian Revolution——Starting from the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 Theories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 Legitimac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革命正当性之论证理路为:一是从国际视野来界定中华民族整体的"无产阶级"性质;二是强调中国已存在阶级对立,并将之理解为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三是认为较之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开发实业的更好方法。其论证理路蕴含着抑强扶弱之情怀。早期共产党人以关怀弱者为发扬正义,以阶级斗争为拯救人类之道,彰显着悲天悯人的生命意识。这种浓重的生命意识又与其对生命悲剧性的体验内在关联。在此意识背景下,压迫和剥削等因由社会制度所造成的不公使得生命自身内在的悲剧性、荒诞性愈加凸显。无产阶级革命亦成为非常年代对抗生命存在悲剧性的一种非常方式,成为社会救赎与自我救赎的统一体。 For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 There are three theories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legitimacy. Firstly, define the "proletariat" nature of the overall Chinese nation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secondly, stress the existed class antagonism in China, exploiting and being exploited, oppressing and being oppressed; thirdly, socialism is regarded as the better method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capitalism. The theory implies the sentiments of restraining the powerful and helping the weak. The early Communists regard caring for the weak as promoting justice, class struggle as saving human beings, showing the life consciousness of compassion. It comes from the early Communists' tragic experience of life, and the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caused by unfair social system makes the inherent tragedy and absurdity in lif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becomes a special way of resisting the life tragedy, and a unity of social salvation and self-salvation.
作者 孟永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50,共13页 CPC History Studies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毛泽东新人思想探研"(SWU1409328)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毛泽东晚年悲剧的深度"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张东荪.《现在与将来》,《改造》第3卷第4号,1919年12月15日.
  • 2梁启超.《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改造》第3卷第6号,1921年2月15日.
  • 3张闻天.《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林代昭,潘国华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传人到传播》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360页.
  • 4孟永.无产阶级民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理论接点[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5):26-29. 被引量:2
  • 5《红色文化与中国革命传统-于建嵘,裴宜理对谈》,《南方周末》2011年6月16日.
  • 6朱洪.陈独秀的个性、家长制及其形成原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5(2):47-51. 被引量:4
  • 7赵利栋.《"五四"前后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阶级与阶级斗争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75页.
  • 8何卓恩.《感性人格的跃升对陈独秀社会主义选择的影响》,郑大华,邹小站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67页.
  • 9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5):96-106. 被引量:57
  • 10程农.《重构空间-1919年前后中国激进思想里的世界概念》,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第265页.

二级参考文献52

  • 1陈晋.一九三八年毛泽东与梁漱溟的一次争论[J].中共党史研究,1990(6):42-47. 被引量:29
  • 2章开沅.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J].社会科学研究,1996(5):93-99. 被引量:25
  • 3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 4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页.
  • 5《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3、394页.
  • 6周佛海.《实行社会主义与发展实业》[J].新青年,1921,8.
  • 7胡适.《双十节的感想》[J].独立评论,1934,122.
  • 8李大钊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
  • 9李大钊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 10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

共引文献145

同被引文献71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