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楚辞原文的校勘是注释的基础工作,选择合适的底本则又是校勘的前提。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与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被誉为清代“鼎足而三”楚辞学著作,欲探讨其注释的学术背景,需首先考察所用底本。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余论》序云:“余见闻甚尠,所阅前人批注,自汉王叔师《章句》,宋洪庆善《补注》、朱晦翁《集注》外,惟明莆田黄文焕维章之《听直》、衡阳王夫之姜斋之《通释》、嘉兴陆时雍昭仲之《疏》、周拱辰孟侯之《草木史》,本朝桐城钱澄之饮先之《诂》、丹阳贺宽瞻度之《饮骚》、莆田林云铭西仲之《灯》、嘉定张诗原雅之《贯》、宜兴徐丈焕龙友云之《洗髓》,约十余种。其间得失相参,别为分疏,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