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11年云南省玉米高产潜力施肥试验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11年云南省玉米高产潜力施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云瑞17号玉米新品种在不同施肥量、不同种植密度的栽培模式下,性状表现稳定,抗逆性好。建议在大姚县中海拔地区中高等肥力条件下,加大推广力度。因此,推广时空施肥技术,可减少氮肥施用量,节省生产成本,值得推广。
作者
李丽华
陶永周
王文梅
机构地区
云南省大姚县种子管理站
楚雄州种子管理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38-38,41,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
高产潜力
施肥
云南省
2011年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夏玉春,姜立文,张喜印,鲁艳华,李岩,李伟.
玉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67-67.
被引量:9
2
翁定河.
沿海旱地玉米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5):66-68.
被引量:27
3
郑淑清,陈莉,王景芹,韩春玉,宋海涛.
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31-31.
被引量:9
4
郜庆炉,宋留轩,杨怀森,张艳平.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形成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1996,25(6):6-9.
被引量:14
5
赵正雄,张福琐,赵明,毛达如.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3):197-199.
被引量:23
6
谭秀山,毕建杰,刘建栋,叶宝兴.
玉米种植方式的发展趋势[J]
.山东农业科学,2010,42(5):57-58.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阮培均.
玉米不同育苗期及不同叶龄移栽对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1993,13(1):35-38.
被引量:7
2
古伯贤,赵哲权,王泽文,贾树龙,张彦才.
不同有机物养地供肥机制探讨[J]
.河北农业科学,1993(3):15-18.
被引量:3
3
王夫玉,朱茂顺,李本良,杨百省.
夏玉米育苗移栽高产机理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1994,22(1):18-21.
被引量:8
4
周建武,周凌君.
甜玉米施用纯有机肥的肥效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59-3759.
被引量:9
5
翁定河.
不同密度和施钾水平对“闽糯001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4-25.
被引量:6
6
胡松,代勇,姚民英,刘业海,陈泽美,程红.
养分平衡法在玉米测土推荐施肥中的应用效果[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2):31-33.
被引量:14
7
陈振基.玉米育苗移栽好处多[J].河南农业科技,1988,(2):13-14.
8
翟萍,雒新林.
不同播种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9):41-41.
被引量:7
9
毕建杰.“双行交错稀植”种植方式用的播种机[P].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08-12.
10
佟屏亚.中国玉米科技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103
1
王磊,祝海燕,谢旭东,王金方,李海平.
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雾滴沉积分布及草地贪夜蛾防效评价[J]
.基层农技推广,2019,0(11):29-33.
被引量:10
2
侯彦龙,徐丽明,陈莉明.
玉米机械化定向播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2012,34(2):10-14.
被引量:29
3
李彩虹,吴伯志.
玉米间套作种植方式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2005,13(2):85-89.
被引量:39
4
陈颖,王绍旋.
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沼液浸种的产量效应分析[J]
.种子,2005,24(8):29-33.
被引量:6
5
王照霞,郭贤仕,马一凡,胡自治.
青贮玉米豌豆间作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40(4):492-497.
被引量:19
6
王竹,杨文钰,伍晓燕,吴其林.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初花期形态建成及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2):323-329.
被引量:78
7
付善莉,李魁印,钱晓刚.
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特征与移栽叶龄的关系[J]
.耕作与栽培,2007,27(6):20-21.
被引量:1
8
陈晖,蒋艳华,郑贤陆.
鲜食玉米超早播种最佳播期的确定[J]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4):394-397.
被引量:3
9
陈敏,周开芳.
有机肥培肥措施对旱地土壤肥力和高粱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4):87-87.
被引量:3
10
王灵骄,喻美玲.
安顺市玉米施肥现状的调查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0):84-85.
被引量:19
1
王文梅.
冬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4,26(3S):64-64.
2
关友胜,黎映菊.
云南省中海拔地区冬早熟玉米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0(10):8-9.
3
张仲书.
临沧中海拔地区杂交籼稻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1992(4):17-18.
4
新时空系列[J]
.农民致富之友,2005(2):39-39.
5
新时空系列[J]
.农民致富之友,2005(5):8-8.
6
罗卫昌.
中海拔地区选育穗重型粳稻品种的发展前景[J]
.云南农业科技,1996(2):26-27.
7
李光宗.
中海拔地区一年两季玉米自交系选育技术[J]
.种子科技,2008,26(6):55-56.
被引量:1
8
王凯勤.
石屏县再生稻在中海拔“次适宜区”获高产[J]
.云南农业科技,1991(5):37-39.
9
张强,吴丽霞,阮志明,马成湘.
中海拔地区冬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2010(3):35-36.
被引量:1
10
娱乐时空[J]
.湖南农业(下半月),2003(4):45-45.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