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把握文言虚词四法(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用法为主,逐层分析 对一个文言虚词的分析,总是关注意思和用法两个方面。一个虚词,出现在不同的句子中,有时意思相同,或者都无法译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用法一定相同。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三个句子中的“之”字,都不用翻译出来,但用法各不相同,分别为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作者 包国勇 董鸥
出处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15年第1期28-29,共2页 Yeenagers world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