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邓鹤鸣教授关于肛瘘瘘道病理变化的临床研究总结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肛门括约肌在肛瘘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肛瘘患者术中观察全部瘘道情况,观察并记录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及瘘管不同部位的病理改变.结果:(1)肛门括约肌部位及直肠壁内瘘管的病理改变:28 例患者,狭窄型占58.33%;脓肿型占16.67%;混合型占占25%.(2)肛门括约肌外侧瘘道的病理改变:75%的病例表现为管壁纤维化增厚,光滑,炎症表现轻微.平均病程为23.9 个月.25%的病例瘘道上有脓腔或通连有脓腔.平均病程为8.4 个月,其中58.33%的病例有外口经常反复闭合的病史.(3)瘘管穿经肛门括约肌的情况:没有发现不穿经肛门括约肌的瘘管.其中4 例瘘道浅部位于皮下,但瘘道深部仍穿经外括约肌皮下部.结论:邓老认为应特别重视肛门括约肌在肛瘘发病机制中的病理作用。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B12期504-504,共1页 Acta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邓鹤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资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项目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6

同被引文献2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