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中国古代诸子视做理论体系严谨的哲学家是学界的一种趋势,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某种已经被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方式。以《庄子·应帝王》里列子、季咸和壶子的故事为例,透过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可以发现作者似乎在倡导一种"不教之教"——学生在老师的"不教"之中得以学习。吊诡的是,虽然作者没有提出这种教法是一种替代性的教学模式,但老师的无所用和不情愿仍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9,共9页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