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差序制造与污名构建——再议“杀马特”群体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引起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青年亚文化的勃兴,它为杀马特群体的生成提供了动力与背景。强势话语借由杀马特与都市精英在身体、职业和社会空间等方面的对比,重新制造了不公正的社会地位差序,以此来实现城乡身份的再生产。这一差序在城乡二元格局、身体消费的可能性以及网络技术普及的推动下,将杀马特彻底转化成了象征性的污名。它不仅起到区隔和贬损的作用,更是通过"土气与洋气"的外形特征再度划分出了"农民与市民"的绝对界限。杀马特青年所承受的差序与污名,仍然复刻了城市管理对于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的陈旧逻辑。当前,我们要破除杀马特的污名,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城乡关系和"土客"关系的双重失调,进而真正落实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作者 王斌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4,59,共6页 China Youth Study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项目号:11&ZD03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倒城乡二元结构下微观社会基础重构"(项目号:14YJC84000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马杰伟.酒吧工厂——南中国城市文化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
  • 2Rachel Lu.Vanity Fail [EB/OL] .http: //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3/12/02/meet_chinas_shamate_un_hip,2013-12-2.
  • 3张天潘.“杀马特”:一个需要被了解的存在[J].南风窗,2013,0(4):92-93. 被引量:17
  • 4张乐,常晓梦.“杀马特”现象的社会学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4(7):16-19. 被引量:13
  • 5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2014.
  • 6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7.
  • 7Bruce G.Link & Jo C.Phelan.Conceptualizing Stigma [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01 (27) : 365.
  • 8徐德明.“乡下人进城”叙事与“城乡意识形态”[J].文艺争鸣,2007(6):48-53. 被引量:50
  • 9大卫?勒布雷东.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228-229.
  • 10欧文?戈夫曼.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9、3.

二级参考文献43

  • 1吴道兰.解读日本视觉系流行的深层根源[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2):81-83. 被引量:2
  • 2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2):74-102. 被引量:518
  • 3李路路.再生产与统治——社会流动机制的再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6(2):37-60. 被引量:98
  • 4石之渝.2006,《中国研究文献中的知识伦理问题:拼凑、累读与开展》,王荣华主编.《多元视野下的中国》,上海:学林出版社.
  • 5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M].宋素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 6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1页.
  • 7林南.《中国研究如何为社会学理论做贡献》,见周晓虹主编.《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版.
  • 8方文.部分公民权:中国体验的忧伤维度[J].探索与争鸣,2012,(2).
  • 9埃里克·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10Allport, F. Social Psychology, Boston, Mass.: Houghton Mifflin, 1924.

共引文献184

同被引文献101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