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两大思潮的再研究——兼论论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调节经济”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会主义调节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话语基础之上的深化、升华和发展。这一新术语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话语、又具有中国本土化经济学元素。顾名思义,它是一体(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元化混合调节(把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和"第三只手"等纳入其总体调节和协调框架)经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经济体制或经济发展模式既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和调节要素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系统。作为其理论反映,已经从以西学东渐为标志的引进阶段,转向以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占领话语权制高点为特征的"术语革命"和创新阶段。
出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8,共7页 Economist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11JZD00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美)保罗.A.萨繆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上)[M],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 2(匈)科尔奈.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思索[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 3KORNAI, J.The Socialist Syste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sm[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 4ROEMER, J.Market Socialism: the current deba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 5(英)J.S.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编)[M] .伦敦:朗门斯.格林公司’ 1911: 7.
  • 6(美)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中文版序.
  • 7(美)格雷戈里等.比较经济体制学(英文版)[M].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1985:281、166、113'285、516、547.
  • 8(美)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133. 139.
  • 9(英)诺夫.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10PIERSON C.Socialism Arter Communism[M].The New Market Socialism Polity Press,1995.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3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