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阐释学翻译角度看葛浩文译《狼图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将以阐释学翻译理论代表人物乔治·斯坦纳所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来分析著名翻译家葛浩文所译的《狼图腾》英译本,并通过举例来分析译者在信赖、侵入、吸纳、补偿这四个具体步骤中的主体性。
作者
孙媛媛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12期59-60,共2页
English Square
关键词
阐释学
翻译四步骤
译者主体性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薛亚男,田玲.
从阐释学的角度看《生死疲劳》的英译[J]
.青春岁月,2014,0(5):72-72.
被引量:1
2
苗凤波,忽思乐.
现代阐释学视角下斯坦纳的翻译理论[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52-55.
被引量:7
3
李刚.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看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J]
.考试周刊,2010(45):20-23.
被引量:4
4
西风.
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阐释[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56-60.
被引量:51
5
姜戎著.狼图腾[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许钧.
“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
.中国翻译,2003,24(1):8-13.
被引量:775
2
谢天振.
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
.外国语,2000,23(3):53-60.
被引量:129
3
夏仲翼.
文学翻译与批评理论[J]
.中国翻译,1998(1):13-17.
被引量:52
4
谢天振.
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外国语,1992,15(1):32-39.
被引量:108
5
袁洪庚.
阐释学与翻译[J]
.外国语,1991,14(5):37-40.
被引量:40
6
袁锦翔.
一种新的翻译文体——阐译——古庄《学术论著的翻译:一种文体的探索》一文读后[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19(3):54-57.
被引量:8
7
杨武能.
阐释、接受与再创造的循环——文学翻译断想[J]
.中国翻译,1987(6):3-6.
被引量:110
8
邵宏.
翻译——对外来文化的阐释[J]
.中国翻译,1987(6):7-9.
被引量:10
9
潘德荣,齐学栋.
诠释学的源与流[J]
.学习与探索,1995(1):61-68.
被引量:33
10
郭晓燕.
误译的肇因[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6(2):116-11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57
1
钟文欣,徐未艾.
阐释学视角下《喧哗与骚动》汉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J]
.现代英语,2024(5):102-104.
2
明胜英.
阐释学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发挥——以《桌边谈话》(节选)汉译为例[J]
.现代英语,2021(23):63-65.
3
王雪.
阐释学补偿原则下中国网络热词的英译策略探究[J]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9,0(3):187-187.
4
李华冉.
理雅各英译《论语》的经典生成路径[J]
.现代英语,2021(14):65-68.
5
李伟.
从现代诠释学的角度浅析译者主体性[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0):228-229.
6
王从遥.
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的差别[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1):58-59.
被引量:1
7
蓝红军,穆雷.
2009中国翻译研究综述[J]
.上海翻译,2010(3):21-26.
被引量:14
8
杨柳,黄劲.
历史视界与翻译阐释:以王维的《鹿柴》为例[J]
.中国翻译,2010,31(6):54-57.
被引量:7
9
来春燕.
阐释学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红楼梦》两译本对比研究[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1):133-135.
被引量:3
10
郑玲,姜德友.
中医英语翻译的文化障碍及诠释学解读[J]
.中医教育,2011,30(4):21-24.
被引量:18
1
陈琳.
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以《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为例[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23(5):62-65.
被引量:3
2
张婧,刘兵.
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论视野下林戊荪译《孙子兵法》的译者主体性研究[J]
.语文建设,2013(09X):43-44.
被引量:2
3
薛亚男,田玲.
从阐释学的角度看《生死疲劳》的英译[J]
.青春岁月,2014,0(5):72-72.
被引量:1
4
宋鹏雁.
从阐释学角度看译者的主体性——以2015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5,0(9Z).
5
韦静雯.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以《桃花源记》两个英译本为例[J]
.科教文汇,2016(33):165-166.
6
李福珍.
从阐释学的视角看译者的主体性——以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选》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5):83-89.
被引量:1
7
孙静,潘延芳.
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对翻译的作用——以张培基英译《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为例[J]
.校园英语,2016,0(6):227-227.
8
贺晓旭,李艳.
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看译者主体性——以辜鸿铭《论语》译本为例[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2):20-21.
被引量:3
9
李珊珊.
阐释学视角下《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J]
.现代交际,2016(6):65-66.
被引量:3
10
丘素莉.
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补偿[J]
.科技信息,2011(4):177-178.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