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孔孟人性思想的差异性与共通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人性思想的主要内容,孟子的"性善论"是其人性思想的核心。本文重点论述比较了孔孟人性思想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先秦儒家思想的内涵与精髓。
作者
林柏成
机构地区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出处
《前沿》
2014年第21期72-73,共2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人性思想
差异性
共通性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
李凤鸣.
从《论语》和《孟子》看孔孟理想人格的承变[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2):33-34.
被引量:3
4
刘奉光.
孔孟人性思想比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5(1):56-62.
被引量:1
5
臧要科.
孔孟荀人性思想之我见[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1-4.
被引量:1
6
董琴.
浅论先秦诸子教育理论中的人性论——对儒家、道家、法家的人性观点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0):304-305.
被引量:2
7
余陶.
孔孟儒学主体性伦理及其现代意义[J]
.东岳论丛,1999,20(3):71-72.
被引量:3
8
间海燕:《孔孟苟人性思想的演变及对其美育思想的影响》,《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第1期.
9
孙聚友.
先秦儒家之人道观探析[J]
.齐鲁学刊,1997(1):82-87.
被引量:3
10
骆锦芳、李兴安:《论孔盂苟"人学"理论》,《孔学研究》,1998年.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龙雪津.
论孔子对儒家理想人格的建构[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1(2):6-10.
被引量:3
2
潘永辉.
人性论与社会和谐——先秦儒学人性论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启示[J]
.船山学刊,2006(2):166-168.
被引量:1
3
何永强.
孟子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建构[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4):49-52.
被引量:2
4
刘小珍.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现代德育启示[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6(2):66-68.
被引量:3
5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7
何宁.淮南子集释[M]中华书局,1998.
8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人民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
66
1
马荣.
浅析孟子的哲学人类学[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6).
2
杜敏.
论典籍注释传意的客观性[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117-121.
被引量:3
3
胡建升.
诚斋文气说的审美意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4-89.
被引量:1
4
徐前师.
《论语》“色斯举矣”新解[J]
.语言研究,2006,26(4):68-70.
被引量:5
5
王彦.
浅谈先秦时期儒家阅读理论[J]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102-105.
6
霍雅娟.
论信息时代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J]
.教育与职业,2007(26):129-130.
被引量:4
7
张玉安.
由孔子精神看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2):20-24.
被引量:3
8
林合华.
《礼记·乐记》人性论新诠——兼论其在先秦儒家人性论发展脉络中的地位[J]
.理论月刊,2007(11):58-60.
9
章晓丹.
《淮南子》的自然整体主义世界观[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2):60-64.
被引量:5
10
张兵,张毓洲.
从敦煌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看钟馗故事的发展和演变[J]
.敦煌研究,2008(1):102-105.
被引量:8
1
马拥军.
比较与沟通[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89-89.
2
郑玉霞.
试比较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J]
.山西青年,2016,0(22):94-95.
3
白岩松.
哀莫大于心不死[J]
.喜剧世界(下),2017,0(1):1-1.
4
白岩松.
生本不乐[J]
.意林(原创版),2016,0(7):13-13.
5
刘莎.
论柏拉图《理想国》的德治思想[J]
.今日中国论坛,2013(4S):137-137.
6
让我们认同和了解[J]
.世界宗教文化,1998(4):63-63.
7
李成实.
马克思与狄尔泰的历史观比较[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3):53-57.
8
释果宁.
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J]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7,0(3):6-7.
9
晏美文.
从桎梏到自由——王阳明心学与存在主义的比较[J]
.社会心理科学,2012,27(4):24-27.
10
王鹏.
论孟子的人格美及美感共通性[J]
.大观周刊,2012(31):14-14.
前沿
2014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