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施肥模式对辽豆15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辽豆15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中低产田优化施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较显著,NPK+叶面追肥处理比当地习惯施肥处理产量增加了20.3%,而缓释肥处理比当地习惯施肥处理产量降低了9.9%。
作者
张丽莉
于吉琳
崔长利
毕小波
王巧羽
机构地区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大豆科技》
2014年第6期48-50,共3页
Soybean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大豆
中低产田
优化施肥
产量
分类号
S147.3 [农业科学—肥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2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刘忠堂.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
.大豆科学,2002,21(2):116-122.
被引量:83
2
宋启建,吴天侠,邱家驯,盖钧镒.
夏大豆群体结构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大豆科学,1995,14(1):40-46.
被引量:26
3
王滔 孙淑燕 陈存来 等.大豆叶-荚关系与产量的研究初报.大豆科学,1983,2(1):63-73.
4
董钻.大豆产量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5
韩秉进,潘相文,金剑,王光华,刘长江,刘晓冰.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大豆科学,2008,27(1):67-73.
被引量:109
6
闫少琴.
大豆施肥技术与施肥方案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9):82-8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张玉先,张瑞朋.
主成分分析在大豆产量与相关性状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3):107-109.
被引量:14
2
宋启建,吴天侠,邱家驯,盖钧镒.
夏大豆群体结构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大豆科学,1995,14(1):40-46.
被引量:26
3
孔德伟,陈德全,周良强,王玉平,李仕贵.
杂交水稻几个重要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17-119.
被引量:53
4
季彪俊.
影响水稻产量因子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5):579-583.
被引量:38
5
韩秉进,金剑,中■博.
“黑农35”大豆有效营养面积的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4):77-81.
被引量:8
6
孙宪印,吴科,钱兆国,丛新军,王超,米勇,李斯深.
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供试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1):24-26.
被引量:18
7
杨守臻,陈怀珠,李初英,孙祖东.
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232-234.
被引量:18
8
庄萍萍,李伟,魏育明,颜泽洪,郑有良.
波斯小麦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11-14.
被引量:82
9
胡良平.现代统计学与SAS应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188-189.
10
刘忠堂,何志鸿,魏冀西,王国春.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引进与嫁接 Ⅲ垄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8(2):26-27.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225
1
林蔚刚,董德健,吴俊江,钟鹏,郭玉红,李铭峰.
正方形栽培单株营养面积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7,26(2):167-170.
被引量:1
2
王雷,郭泰,郑伟,刘景战.
高油、耐密植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丰42与配套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2):57-58.
被引量:2
3
张伟,王福林,汪春,李玉清.
2BD-7型多功能精密耕播机的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4):81-84.
被引量:7
4
刘建国,李俊华,翟孟茹,帕尼古丽.
行距配置与密度对奶花芸豆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47-149.
被引量:10
5
刘忠堂,毕远林.
从科技进步谈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的提高和增产潜力[J]
.大豆通报,2006(1):1-3.
被引量:6
6
蒋桂英,刘建国,李英贤,冯玉龙.
奶花芸豆群体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性状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4):211-214.
被引量:9
7
张伟,张惠君,王海英,谢甫绨,陈振武.
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6,25(3):283-287.
被引量:75
8
胡国胜,刘爱民,李问盈.
行间覆膜与三垄栽培机械化大豆生产模式的对比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6,28(9):125-129.
被引量:2
9
邵长泉,孙汉水,邵芳.
夏播黑大豆综合农艺措施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43-45.
被引量:5
10
毕远林,刘忠堂.
关于大豆超级种培育的探讨[J]
.大豆科学,2007,26(1):92-9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
1
张丽华.
大豆新品种(系)生产试验[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1):40-40.
被引量:7
2
卫玲,樊云茜,肖俊红,段学艳,周安定.
东北三省大豆品种在山西南部夏播的表现[J]
.作物杂志,2008(4):108-109.
被引量:1
3
董丽杰,王可珍,曹永强,宋书宏,孙旭刚.
异地种植对辽宁省大豆品种生育与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技,2009(5):34-35.
被引量:1
4
袁宇.
辽豆15号在鞍山地区示范种植试验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4-24.
被引量:2
5
赵刚,王勇,李尚中,党翼,王磊,唐小明,张建军.
陇东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J]
.甘肃农业科技,2010,41(4):8-10.
被引量:4
6
刘雅荣.
辽豆15号大豆夏播种植情况及发展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120-120.
被引量:1
7
张丽,宋书宏,吕桂兰,武丽石,王文斌.
大豆新品种辽豆15号的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J]
.大豆通报,2003(6):16-1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曹永强,王昌陵,张立军,孙旭刚,王文斌.
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国审大豆品种辽豆15号产量表现[J]
.园艺与种苗,2019,39(10):29-31.
1
徐长青,王新荣,王威.
浅析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4):363-363.
2
鲍国成.
宁南山区扁豆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1):94-94.
被引量:1
3
王树芳.
农作物叶面施肥的作用及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3):299-299.
被引量:5
4
覃启平,龙明平.
叶面追肥应掌握的七个要点[J]
.中国农技推广,2003,19(5):50-50.
5
李文,郭明达.
中草药的叶面追肥[J]
.农家参谋,2002(4):19-19.
6
叶华德.
叶面追肥的原理及方法[J]
.农村经济与科技,1997,8(7):35-35.
7
陆卫达,陶健,姚君明,谭和祥.
水稻不同施肥模式试验简报[J]
.上海农业科技,2015(5):108-108.
8
于国进,范美玲,刘建晓.
大棚蔬菜如何叶面追肥[J]
.农业知识(瓜果菜),2006(1):16-16.
9
薛玉华.
科学喷施叶面肥技术[J]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9(8):42-42.
被引量:1
10
孔祥英,宋早芹,张文杰,朱志凌,李梅.
丘陵山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扬辐麦4号”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2015(2):109-110.
被引量:2
大豆科技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