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创造社“转向”再释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创造社的转向不仅是一个文学事件,更是一个社会事件。"转向"在某种程度上彰显出创造社成员在建构知识分子主体性上的焦虑,革命文学是其放弃原先的公共知识分子立场寻找组织化的标志。然而在创造社成员主动组织化融入革命的过程中,出于对"革命"的认同而主动地自我边缘化,丧失了自身的理性批判能力并导致了知识分子主体性的迷失,从而走向了知识分子主体性建构的歧途。
作者 张剑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14年第4期53-56,共4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范式形成研究(1923-1932)"(批准号:14CZW04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郭沫若.编辑余谈[J].创造季刊(第1卷第2期),1922年8月25日.
  • 2【美】爱德华-W.萨义德著,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2.
  • 3编者.我对于洪水的理想与实际[J].洪水(第2卷第22期〉,1926年11月.
  • 4沈起予.艺术运动的根本概念[J].创造月刊(第2I第3期),1928年10月.
  • 5【法】班达著,余碧平译.知识分子的背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6郭沫若.文艺论集序[J].洪水(第1卷第7号),1925年12月.
  • 7成仿吾.文学家与个人主义[J].洪水(第3卷第34期),1927年9月16日.
  • 8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J].创造月刊,1928,(9).
  • 9石厚生(成仿吾).毕竞是“醉眼陶然”罢了[J].创造月刊(第1卷11期),1928年5月.
  • 10鲁迅.编校后记[J].奔流(第1卷第1期),1928年6月20日.

共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