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PM10、PM2.5几种观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PM10和PM2.5几种观测方法的比较,阐明了不同方法的测量原理和所观测到的数据类型。光散射法能直接测量数浓度,通过估算的平均密度计算得出质量浓度,β射线法和称重法直接测量质量浓度,不能测量数浓度;光散射法和β射线法能实现在线观测,称重法则不能。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选用合适的设备,应用对应的数据类型,并通过标校和定期比对,提高不同方法观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作者
丁妙增
陈爱莲
倪永胜
机构地区
浙江蓝天气象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出处
《浙江气象》
2014年第4期44-46,共3页
Journal of Zhejiang Meteorology
关键词
灰霾观测方法
光散射法
Β射线法
质量浓度
数浓度
检定和标校
分类号
X8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GRIMMl80观测PM10、PM2.5和PM1的方法.
2
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规范(试行).
3
颗粒物监测仪(GRIMM180)技术手册.
4
法国ESA颗粒物监测仪(PMl01)技术手册.
同被引文献
73
1
高波,库校东.
基于光散射测量方法的粉尘传感器及应用[J]
.电器,2013(S1):731-735.
被引量:9
2
杨书申,邵龙义,龚铁强,刘昌凤.
大气颗粒物浓度检测技术及其发展[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36-39.
被引量:51
3
冯杰,王鹢,王先荣,姚日剑,柏树.
空间微小尘埃质量累积测量方法[J]
.宇航材料工艺,2010,40(6):78-80.
被引量:3
4
韩大炜,孙丽琳.
QCM用于检测航天器表面污染的技术研究[J]
.航天器环境工程,2006,23(6):333-336.
被引量:4
5
姜峰.
β射线法和振荡天平法在监测中的应用[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25(5):16-17.
被引量:11
6
陈超嫦,区藏器,黄佐华.
国内大气悬浮颗粒物检测分析方法[J]
.机电工程技术,2007,36(3):34-36.
被引量:1
7
顾芳,杨娟,卞保民,贺安之.
用粒子计数法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J]
.激光技术,2007,31(4):360-363.
被引量:11
8
邹丽新,季晶晶,朱桂荣,汤荣生.
空气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及质量浓度一体化测量系统的研制[J]
.传感技术学报,2007,20(8):1788-1792.
被引量:6
9
黄玉虎,田刚,秦建平,李钢,闫宝林.
不同施工阶段扬尘污染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2007,28(12):2885-2888.
被引量:73
10
邹丽新,季晶晶,汤荣生.
基于光散射的小型便携式粉尘测量仪的研制[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8,3(5):355-362.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4
1
徐璐.
光散射法和β射线法监测PM_(2.5)和PM_(10)的对比研究[J]
.环境与发展,2017,29(6):97-99.
被引量:3
2
潘靖峰.
基于压电泵的霾表瘦身设计[J]
.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6):37-38.
3
张展毅,苏振中,曾凡进,黄山,李光辉,王伯光.
一种基于光散射技术的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的性能评估[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4):36-42.
被引量:3
4
郭凯,姜波,李辛庚,苏建军.
多相态环境污秽物信息感知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3):101-107.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熊秀琴,李怡雪,赵昂,王会,潘小川.
北京市地铁车厢内PM_(2.5)污染情况及通勤人员的相关认知[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8,35(7):583-588.
被引量:4
2
Denghui JI,Zhaoze DENG,Xiaoyu SUN,Liang RAN,Xiangao XIA,Disong FU,Zijue SONG,Pucai WANG,Yunfei WU,Ping TIAN,Mengyu HUANG.
Estimation of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from Visibility[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20,37(7):671-678.
3
娄亚敏,郑瑶,李明,王瑞,刘奕尧.
便携式颗粒物分析仪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94-196.
被引量:1
4
夏波,闫静,陈历铌,罗自武,李翔.
国产颗粒物自动监测设备在成都的应用探讨[J]
.干旱环境监测,2021,35(3):138-144.
5
齐春雪,迟颖,张克顺.
利用湿度补偿对光散射法测施工扬尘中PM_(10)质量浓度进行校正[J]
.价值工程,2022,41(32):163-165.
被引量:1
6
宋英石.
湿度对光散射颗粒物传感器的影响研究[J]
.传感器世界,2022,28(10):6-9.
1
黄斌香,舒家华,孙玲玲.
低粉尘浓度气体中细颗粒物(PM_(2.5))含量的测量[J]
.中国环保产业,2013(11):25-28.
被引量:1
2
朱杨金.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气中正戊烷和正已烷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0):137-139.
3
秦建军,郝晓地,杨建伟.
基于PLC的污水处理工艺控制实验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205-206.
4
王耕,王嘉丽,王彦双.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演变趋势[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1):122-128.
被引量:26
5
阎逢旗,胡欢陵,吴永华,范爱媛,虞统.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不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34-36.
被引量:12
6
陈迎.
改性后的造纸黑液制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J]
.安徽化工,2004,30(5):38-39.
被引量:3
7
杨雅楠,阿里木江.卡斯木.
干旱区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类型解译分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6(1):20-29.
8
谭金敬.
一种移动通信基站发射天线非轴向功率密度预测模式[J]
.干旱环境监测,2014,28(2):90-93.
9
王文峰,秦勇,宋党育,王钧漪.
燃煤过程中元素的分异特征与淋滤实验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38(4):481-487.
被引量:10
10
刘晶晶,查甫生,王连斌,张雪芹.
碱渣固化铅污染土淋滤特性试验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6(A01):94-98.
被引量:5
浙江气象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