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抒情与说理——论华兹华斯诗学与中国新诗的关系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接受的外来因素中,浪漫主义是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之一。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尤其是新诗的发展。他关于诗歌的著名定义,“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国内的读者中广泛流传,极大地影响了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歌创作。与此同时,这句话的另外一半似乎受到忽视,在强调抒情性的同时,
作者
乔艳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长安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180,共5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4C066)
关键词
华兹华斯诗学
中国新诗
抒情性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
说理
新文学运动
外来因素
文学接受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版.
2
田汉 宗白华 郭沫若.《三叶集》[M].亚东图书馆,1920年版.第76页.
3
威廉·华兹华斯:《序曲,或一位诗人心灵的成长》,丁宏为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3页.
4
刘若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3页.
5
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二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236页.
6
郭沫若:《瓦特裴德的批评论》,《创造周报》1923年第26期.
7
华兹华斯:《论墓志铭》,见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18页.
8
朱光潜.《诗的主观与客观》,见《朱光潜全集》,卷3,第365、365页.
9
苏文菁.
情与理的平衡——对华兹华斯诗论的反思[J]
.外国文学评论,1999(3):19-26.
被引量:11
10
[俄]卢卡契:《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52页.
共引文献
18
1
李纲,刘剑锋.
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述评[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155-159.
被引量:6
2
曾曼清.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诗路和心路历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4):52-53.
3
龙泉明.
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论[J]
.文学评论,2002(1):51-61.
被引量:15
4
邓新华.
中西印象批评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3):108-114.
被引量:3
5
杨新刚.
时代的“大风歌”与个人的“忏悔录”[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4):138-143.
6
王萍.
理性求证与直觉智慧——柯勒律治与济慈文论比较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5):82-86.
被引量:1
7
王德威.
现代性下的抒情传统[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0(6):2-13.
被引量:19
8
胡敏.
论禅宗诗歌的“陌生化”表现手法[J]
.中国文化研究,2008(4):63-70.
被引量:1
9
张伯伟.
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性传统[J]
.文学评论,2009(1):16-24.
被引量:22
10
韩文菊.
华兹华斯《致杜鹃》音韵形式赏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402-403.
被引量:1
1
张智义.
保罗·德·曼的华兹华斯诗学研究[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1):96-102.
被引量:1
2
朱芳.
华兹华斯诗学三议[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2):88-91.
被引量:3
3
张智义.
华兹华斯诗学的二律背反——华诗《康伯兰的老乞丐》之我见[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84-88.
被引量:1
4
张智义.
主体性的复归——华兹华斯诗学拉康式分析视角[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0(1):36-39.
被引量:2
5
冯霞.
外来因素对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发展的影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7-138.
6
苏文菁.
情与理的平衡——对华兹华斯诗论的反思[J]
.外国文学评论,1999(3):19-26.
被引量:11
7
朱颖.
论中日文化交流中鲁迅思想的形成[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6-50.
8
王玉霞.
浪漫派诗歌“图征”新论——华兹华斯诗学思想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61-62.
9
李遥,高飞.
《女神》与《草叶集》比较研究[J]
.山东文学,2009,0(S4):54-56.
10
谭秀敏,王美玲.
华兹华斯诗学理论浅析(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3(6):58-60.
文艺争鸣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