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危重症之一,对患者AMI后发生猝死的风险评估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研究显示, AMI患者发生“交感电风暴”的实质可能是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减弱,导致迷走-交感调节失衡所致,而非交感神经亢进[1]。因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寻找定量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无创电生理检测新指标,对AMI预后具有更好的预警价值。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的Schmidt教授[2-3]先后提出了心率减速力(DC)和连续心率减速力(DRs)两项新技术,均用于AMI后猝死高危患者的预警,同时能对迷走神经的心脏调节做定量分析,反映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对AMI后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尤其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患者。国内外相关研究已证实DC和DRs能独立对AMI后患者猝死风险进行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就DC和DRs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出处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6期510-512,共3页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and 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