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信传播中的融合效应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微信全新的传播模式带来了传播过程中的诸多融合效应:传者与受者的融合,私密性与公开性的融合,内容与渠道的融合,传播与营销的融合。微信传播的融合效应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路径,可以极大地满足用户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以显示自我的存在。然而,微信的融合效应也是一把"双刃剑",容易导致信息失真、资讯泛滥、主客不分、视界模糊等问题,甚至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工具。
作者
刘影
机构地区
江苏省政协研究室
出处
《传媒观察》
2015年第1期37-39,共3页
Media Observer
关键词
微信
传播
融合
效应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1)张意轩、周飞亚:《为什么是微信》,《人民日报》2013年1月8日.
2
彭琳、张锦丽:《富媒体让移动互联网"富"起来》,《人民邮电》2010年2月3日.
3
童慧.
微信的传播学观照及其影响[J]
.重庆社会科学,2013(9):61-66.
被引量:46
4
邓颖.
浅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及其传播方式[J]
.东南传播,2014(6):121-123.
被引量:2
5
施建:《社交网络"裂变式"传播:救灾中的信息巨流与纠错机制》,《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4月24日.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陈力丹.
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J]
.国际新闻界,1998,20(Z1):84-90.
被引量:83
2
王怡红.
关系传播理论的逻辑解释——兼论人际交流研究的主要对象问题[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2):21-26.
被引量:52
3
Harold D. Laswell.Propaganda the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In Elmer Ellis (ed). Education against Propaganda, Cambridge, MA: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cience Studie, 1937: pp. 14~26.
4
(美)尹曼纽尔·罗森:《营销全凭一张嘴》,曹彦博等译,中信出版社,2000年,第78页.
5
施建:《社交网络“裂变式”传播:救灾中的信息巨流与纠错机制》,《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4月24日.
6
(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页.
7
(美)鲁道夫·F.韦尔德伯尔凯瑟琳·S.韦尔德伯尔:《传播学》,周黎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8页.
8
彭琳张锦丽:《富媒体让移动互联网"富"起来》,《人民邮电》2010年2月3日.
9
(美)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胡泳沈满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7页.
10
Rob Anderson, Leslie A. Baxter, Kenneth N. Cissna (ed.) Dialogue The Orizing Dif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 Sage Publication, 2004, p.5.
共引文献
46
1
刘嘉唯,高慧颖,崔立新,朱珈印,吴奕萱.
微信社交网络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信息与管理研究,2019,0(4):58-69.
被引量:5
2
刘宗义,徐杰.
微信的传播、共享与意义建构:一个文献综述[J]
.重庆社会科学,2014(1):97-101.
被引量:27
3
童慧.
微信的自我呈现与人际传播[J]
.重庆社会科学,2014(1):102-110.
被引量:54
4
李绍元.
莫做微信时代的“低头族”、“容器人”[J]
.传媒观察,2014(2):16-17.
被引量:9
5
王勇,李怀苍.
国内微信的本体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100-108.
被引量:104
6
赵战花,李永凤.
利器还是钝器:“圈子”视域下的微信营销[J]
.科学.经济.社会,2014,32(2):155-159.
被引量:1
7
杜文龙,徐光辉,冯现永.
高校微信用户利用行为实证分析与研究——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2015(3):67-70.
被引量:6
8
崔江宁.
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高校微信教育平台建设[J]
.当代教育科学,2015(1):39-41.
被引量:18
9
陈洁,石晓玲.
以微信为工具的实时文字交流的话语特征探究[J]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88-91.
被引量:2
10
魏婷,王威.
微信对用户传播心理的满足[J]
.青年记者,2015(11):14-1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
1
陈银花.
微信传播及其聚众效应的实现[J]
.新媒体研究,2015,1(11):1-2.
被引量:4
2
廖云.
传播学视野下的微信效应及成因分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6):136-1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汤小阳,邓亚青.
浅析传播角度下的微信效应[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8):356-356.
1
潘光耀,潘世鹏.
地市党报增强融合效应的四个抓手[J]
.中国记者,2015(7):105-106.
2
王庆华.
报网专版的融合效应[J]
.新闻战线,2011(7):89-91.
被引量:1
3
肖敏.
多屏交互电视综艺与视频网站的竞争与合作[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3).
4
胡滨.
广播新媒体传播与营销策略[J]
.中国记者,2014(3):103-104.
被引量:1
5
刘莹.
浅析媒介间的融合现象[J]
.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2):173-173.
6
张巧莲.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探索[J]
.科技传播,2016,8(4):25-26.
7
陈莹峰.
国内电视节目的网络化生存[J]
.当代电视,2015(4):15-16.
8
陈军.
媒介融合视野下盐城广播媒体的创新发展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85-88.
被引量:5
9
王学青.
高校学报的信息传播路径与改革发展[J]
.编辑之友,2007(3):64-66.
被引量:5
10
李宁,陈莹.
品牌危机信息传播机理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视角[J]
.东南传播,2015(8):138-141.
传媒观察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