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吠檀多的思想源流可以追溯到吠陀末期的《奥义书》和古代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但作为一种独立有系统的哲学理论直到公元前后才建之起来。吠檀多做为印度正统派哲学的主要思想体系始终占据着印度思想与社会生活的统治地位。吠檀多哲学与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宗教信仰与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这些教派神学的哲学论证和理论基础。学术界对于吠檀多的名义有着比较一致的认定,即“吠陀的终篇”或“吠陀教的究竟目的”。但做为一种思想的源流,吠檀的名义从梵文文字上分析,有更加深层的含义,这恰恰是被学术界长久忽略的。文章就思想研究方法论的文献学角度与观念史角度的区别进行初步论证。
出处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2期334-336,共3页
Youth and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