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沈钧儒法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化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沈钧儒未曾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其法治思想却在历史转折关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究其原因,一是客观方面: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更切合中国具体实际;二是主观方面:沈老固有的爱国主义立场和法治建设抱负。沈钧儒法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内容丰富,包括四点:一、法治的地位:优于人治,是弥乱致治的根本途径;二、法治的核心:以宪政推动民主法治;三、法治的目的:依法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四、法治的途径: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确保司法独立,树立当局权威。沈钧儒法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化意义重大,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又奠定了沈钧儒在新中国民主法治事业贡献中的特殊地位。
出处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9-104,共6页 Journal of Hun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基金 2013年度党外人物工作研究(湖南)基地研究课题<历史转折关头的政治抉择--沈钧儒与新政协会议>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周天度.沈钧儒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75.
  • 2沈钧儒.辛亥革命杂忆[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集)[A].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 3沈钧儒的新中国梦想[N].城市导报,2009-10-30.
  • 4沈钧儒纪念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 5丁晓强.沈钧儒的法治精神及其政治实践[J].浙江学刊,2002(5):108-113. 被引量:2
  • 6.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7为宪法草案的公布而欢呼[N].光明日报,1954-06-10.
  • 8沈钧儒为《重庆律师公会会刊》撰写的发刊词[N].重庆律师公会会刊第1期,1942-07-01.
  • 9王健.近问沈钧儒先生[N].香港:光明报(新12号),1946-12.
  • 10沈叔羊.爱国老人沈钧儒[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二级参考文献24

  • 1《警告囤民》.《申报》,1932年1月31日.
  • 2.《记者节谈记者风格》[N].《新华日报》,1943年9月1日.
  • 3《我所知的闻先生》,《文汇报》1946年7月31日.
  • 4.[N].《新华日报》,1946年1月11日.
  • 5《关于宪政问题》,1939年11月11日《广西日报》。
  • 6《战后之研究》,1922年5月7日《中华新报》。
  • 7王健:《记问沈钧儒先生》,香港《光明报》新12号,1946年12月。
  • 8《为宪法草案的公布而欢呼》,1954年6月19日《光明日报》。
  • 9《好政府与法》,1922年5月21日《中华新报》。
  • 10《联省主义与救国》,1922年6月7日《中华新报》。

共引文献4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