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佛教清规的文体特征及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清规是中国古代禅宗丛林管理的规文,主要内容涉及寺院管理的诸多层面,同时具有法律、礼法性质。在文体体式上,清规表现为“总说—分述、层层展开、逐条铺叙”的形式,是中国古代文体实用性特征的直接表现。而在表现手法上,则是以散语体为主,骈散结合,具有警策性和佛理意蕴。对佛教清规文体的考察,有助于认识中国佛教相关文体的形态变迁、应用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学问题。
作者
程诚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4年第31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佛教清规
清规文体
文体特征
文体意义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唐]释道世,著.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
2
[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
吴承学,刘湘兰.
箴铭类文体[J]
.古典文学知识,2009(6):109-116.
被引量:6
4
[明]吴纳.[明]徐师曾,著.于北山,罗根泽校点.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5
张大复.醉菩提传奇卷(上下).古本戏曲丛刊三集.
6
[唐]释道世著.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第2册).中华书局,2003:545.
7
传印法师主编.中华律藏(3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05,105,36,107,23.
8
[7]新唐书[M].上海:中华书局,1975.
9
传印法师主编.中华律藏(38).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
10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2.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郝春文.
关于敦煌写本斋文的几个问题[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4-71.
被引量:19
2
[美]托马斯·F·奥戴,珍妮特·奥戴·阿维德.《宗教社会学》,刘润忠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57页.
3
释道世撰,周叔迦校注.《法苑珠林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4
.《佛学大辞典》[M].,.第200-201页.
5
《大正藏》第24卷,第567页下-568页中.
6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大正藏》,第23册.
7
释元照述,释戒度记.《阿弥陀经义疏闻持记》,《大正藏》第22册,第511页.
8
释僧佑.《出三藏记集》卷12,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481页.
9
圆照.《员元新定释教目录》卷15,《大正藏》第55册,第879,880页.
10
释道世撰;周叔迦等校注.《法苑珠林校注》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075页.
共引文献
17
1
陳志偉.
宋代禪僧文研究引論[J]
.新宋学,2024(1):168-184.
2
伍小劼,张喆妤.
敦煌本《沙弥五德十数》研究[J]
.中国佛学,2022(1):115-128.
3
王富宜.
佛教生命伦理的仪式表达[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5):37-41.
被引量:2
4
吕华明.
李白卒年考辨[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50-54.
被引量:3
5
王飞朋.
南朝佛教忏悔文考论[J]
.三峡论坛,2015(1):72-78.
被引量:2
6
赵俊玲.
“官箴王阙”传统与扬雄箴文[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86-90.
被引量:1
7
张丽.
浅析贞观之治[J]
.文教资料,2015(18):73-74.
8
赵军伟.
为权力书写:南宋文人与佛教寺院——以南宋浙江寺记为中心[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10):105-110.
被引量:1
9
张慕华.
敦煌写本《斋琬文》的文体实质及编纂体例[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12):30-37.
10
周晓舟.
从箴铭文看中唐文人的情怀[J]
.文教资料,2016(35):190-191.
1
曹小雲.
《禅苑清规》释词[J]
.汉语史学报,2009(1):207-211.
2
魏道儒.
中国佛教清规戒律[J]
.百科知识,2009(17):48-50.
被引量:1
3
额尔敦高娃.
卫拉特英雄史诗中的清规、贤妻[J]
.中国蒙古学(蒙文),2007,35(5):55-57.
4
张亚丽,绳立平,刘小华.
英汉谚语的共同特点[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110-112.
5
孟昭泉.
格言新论[J]
.中州大学学报,2008,25(6):66-69.
被引量:2
6
李明霞.
运用格言警句 促进英语教学[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1):65-68.
被引量:1
7
王利敏.
写作应锤炼“警策秀句”[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28(2):120-120.
8
李纯晶,王文芳.
英汉警策辞的表现手段与认知意义[J]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141-143.
9
张霜,马丽娃.
广告语言的本质特征及意义[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17.
被引量:2
10
杨玉,文卫霞.
理工院校大学英语短语动词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J]
.邢台学院学报,2012,27(4):120-123.
被引量:2
文教资料
2014年 第3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