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米》和《骆驼祥子》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1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Rice and Camel Xiangzi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主人公身份来讲,祥子和五龙在进城之前都是传统的农民。《米》和《骆驼祥子》的叙事借用了"农民进城"的模式,展现了淳朴农民被城市异化的过程。打破文本的界限,以互文性的视角来观照这两部作品,发现在小说的人物设置上,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在叙事中所担负的功能都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甚至人物所代表的深层含义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同时,两部作品都通过展示欲望(米、车)对人性的束缚,性的压抑来表现主人公的生命之痛。在人物生存状态上,祥子与五龙同样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The identity of characters from Rice and Camel Xiangzi is peasant.Both Xiangzi and Wulong are kind-hearted peasants.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two works is corresponding to each other, even in the further meaning about the setting of charac-ters.What is more, through the depression of desire, the authors try to show the panic of life, such as the lack of rice and vehicle, or the constraint of sex.Finally, Xiangzi is lonely in the world because there is no one to help him, so does Wulong.By analyzing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the deep implica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over and interpret th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se two no-vels.
作者 邵部 安忆萱
出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0-45,共6页 Journal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米》 《骆驼祥子》 互文性 游民身份 人物形象的呼应 生存状态 Rice Camel Xiangzi intertextuality vagrants echo of characters living con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17

  • 1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纪念老舍先生八十诞辰[J].文学评论,1979(1):26-39. 被引量:37
  • 2许杰.《论<骆驼祥子>》,吴怀斌,曾广灿编.《老舍研究资料(下)》第670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 3赵一凡.《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23页.
  • 4老舍.《我怎样写<二马>》.
  • 5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曰>》.
  • 6老舍.《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人民日报》1951年5月21日.
  • 7老舍.《老合选集》自序,人民日报1950年8月20日.
  • 8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节录),见吴怀斌,曾光灿编.《老舍研究资料》,第683页.
  • 9老舍.《创作经验谈》,《老舍全集》第1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 10米歇尔·福柯.《认知的意志》.《性经验史》第一卷,金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67页.

共引文献116

同被引文献3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