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家园与荒原——《五号屠场》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采用空间批评的视角,分别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维度阐释了冯内古特的小说《五号屠场》中的人物在战争和美国社会中的生存和精神状况。小说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通过拼贴式的空间形式使得小说具有十分鲜明的后现代"超空间"特征。三种空间成为冯内古特小说中的一种象征系统,成为现代人寻找家园而又陷入精神荒原的空间隐喻。
作者 高莉莉
出处 《外国语言文学》 2014年第4期279-285,共7页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Franco, Moretti. Atlas of the European Novel [ M ]. London: Verso, 1999.
  • 2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 M ]. Nicholson Smith D. Trans. Massachusetts: Black- well, 1991.
  • 3Lindquist, James. Kurt Vonnegut [ M ]. New York : Ungar, 1976.
  • 4Wesley, A. Kort. Place and Space in modern Fic- tion [ M ]. Gainesville, Florida: U. P. of Florida, 2004.
  • 5爱德华·索亚.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97.
  • 6曹山柯.《荒原》:一个生态失衡的荒漠世界[J].外语教学,2009,30(3):69-73. 被引量:7
  • 7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M].虞建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58、81、284、275、129、13l、166、165、50、175、160、174、124、176、160、124、176、115、106.
  • 8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
  • 9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10吴庆军.空间批评下的乔伊斯小说解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74-79.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27

  • 1何树.女性形象与民族特性——《死者》人物形象分析[J].外语研究,2004,21(6):71-74. 被引量:15
  • 2李蕾蕾.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J].人文地理,2005,20(2):77-83. 被引量:75
  •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 4迈克尔·特鲁.T.S.艾略特诗选·译本前言[A].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
  • 5赵箩蕤翻译.《荒原》.
  • 6A. R. Radcliffe-Brown, The Andaman Islands.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1948, p192.
  • 7[1]Crang M.Thrift N.Thinking space[M].London:Routledge.2000:30.
  • 8[3]Litz A W.James Joyce[M].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1996:49.
  • 9[4]乔伊斯 J.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M].徐晓雯,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 10[6]Joyce J.Dubliners[M].New York:Penguin Books,1979:189.

共引文献96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