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对外传播的范式转变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世界秩序发生历史性演变时,国际传播的模式必然要发生更替。其中的话语体系、传播对象、传播策略都会有所调整。此时,在总体上对未来局势进行审慎判断就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
王维佳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对外传播》
2015年第1期16-18,21,共4页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关键词
范式转变
对外传播
中国
世界秩序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
传播对象
传播策略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6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96
1
张桂珍.
国际传播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2):12-13.
被引量:4
2
杨立德.
三民主义教育在西南联大——评陈雪屏向常委会的报告[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5(5):85-87.
被引量:3
3
吕俊.
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
.外国语,1997,20(2):40-45.
被引量:292
4
彭兰.
再论新媒体基因[J]
.新闻与写作,2014(2):5-8.
被引量:47
5
张同乐.
简论中共关于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S1):66-69.
被引量:1
6
谢良鸿.
向世界说明中国 让中国走向世界──新中国外宣事业五十年[J]
.新闻战线,1999,0(10):26-29.
被引量:5
7
郑俊琰.
中共对外关系研究的又一次突破——评牛军新著《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J]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3):90-93.
被引量:1
8
刘俊,胡智锋.
内容、机构、人才与收益:论当前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兼对“电视之死”的回应[J]
.编辑之友,2015(3):5-10.
被引量:35
9
袁赛男.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与适时转向——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新对外话语体系为例[J]
.理论视野,2015(6):71-74.
被引量:32
10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2002,23(4):19-25.
被引量:279
引证文献
13
1
李继东,姜楠,金明珠.
身份建构与世界想象:建党百年来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变迁[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5):32-49.
被引量:2
2
涂凌波.
中国对外传播“新常态”与三种转变路径[J]
.当代传播,2015(5):46-49.
被引量:18
3
赵如涵,樊攀.
2015年我国外交热点的对外传播策略分析[J]
.对外传播,2015,0(12):13-15.
4
王蔚.
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 视角与方法有所拓展——2015年我国对外传播研究综述[J]
.对外传播,2015,0(12):16-18.
5
王维佳,翟秀凤.
展望2016:构建多重复合的对外传播格局[J]
.对外传播,2016(1):14-16.
6
王灿发,马缘园.
2014年至2015年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综述——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论文的分析[J]
.西部学刊,2016(10):10-17.
被引量:4
7
王维佳.
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面临的时势与挑战[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3):10-14.
被引量:12
8
陈珂珂,王学健.
中国对外传播的战略转型--以中国科协网英文版为例[J]
.科协论坛,2018,0(1):39-43.
被引量:1
9
甘丛婷.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J]
.武术研究,2016,1(7):17-20.
被引量:1
10
刘小燕,李静.
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政策变迁及其逻辑[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3):5-2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涂凌波,边歌.
国际传播中的受众问题:观念转型、制约因素与传播效能提升[J]
.视听理论与实践,2022(3):41-48.
被引量:2
2
陈薇.
作为知识生产的国家话语:国际传播中的知识理性与主体性认同[J]
.南京社会科学,2021(9):110-119.
被引量:23
3
李玉洁.
中国国际传播的逻辑转向与话语升级[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6):129-134.
被引量:11
4
王蔚.
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 视角与方法有所拓展——2015年我国对外传播研究综述[J]
.对外传播,2015,0(12):16-18.
5
王亮.
“一带一路”建设下陕西对中亚传播新常态[J]
.今传媒,2016,24(3):10-11.
被引量:1
6
李杰锋.
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公信力的“软建设”[J]
.青年记者,2016,0(11):32-33.
7
涂凌波.
控制、理解还是发展?——当前我国国际传播观念再审视[J]
.对外传播,2016,0(8):61-63.
被引量:1
8
于波.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传播人才文化传播能力培养[J]
.东南传播,2016(10):54-56.
被引量:6
9
刘雪英.
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及治理浅议[J]
.新媒体研究,2016,2(24):16-17.
被引量:3
10
涂凌波.
本土实践,全球目标:中国媒体对非传播的新探索[J]
.新闻战线,2017,0(2):142-146.
被引量:1
1
封面反馈[J]
.中国新闻周刊,2016,0(2):3-3.
2
邵培仁.
华人本土传播学研究的进路与策略[J]
.当代传播,2013(1):1-1.
被引量:14
3
宋元诚.
中学图书馆实行自动化管理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J]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8(4):10-11.
4
陶文钊.
费正清与他的《中国的世界秩序》[J]
.前沿,2010(14).
被引量:1
5
中国日益成为科学知识产出大国[J]
.金融博览,2010(3):38-38.
6
田甲方.
《国家特性与世界秩序》出版[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6):26-26.
7
张伟琛.
透视现代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5):54-58.
被引量:1
8
唐魏,李先锋,陈恩伦.
该如何描述我们的时代?——评《众媒时代——文字、图像与声音的新世界秩序》[J]
.出版广角,2016(16):88-90.
被引量:2
9
詹娜.
从20世纪大国兴衰看中国的科学发展[J]
.学习月刊,2009(7):20-21.
10
劳孟.
谈论美国与欧洲关系的新著出版[J]
.出版参考,2003(16):33-33.
对外传播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