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莎剧中的少女形象看莎翁的女性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莎翁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与艰苦探索。不同时期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她们或悲或喜的命运反映了莎翁女性观的成长与发展。他最终形成的女性应该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独立自主以及爱情中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希冀对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
作者
冯秀红
机构地区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外语学院
出处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
发展
女性观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宋声泉.
奥菲利娅形象塑造的女性主义分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98-100.
被引量:4
2
王莎烈.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观[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8-103.
被引量:20
3
苏屹峰.
莎士比亚不同创作时期中的女性形象概览[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4):40-4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李鸿泉.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J]
.外国文学研究,1984,6(1):34-38.
被引量:4
2
张佑周.
再论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J]
.龙岩学院学报,1992,12(2):73-78.
被引量:2
3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2006,23(3):1-8.
被引量:14
4
周桂君.
注视:约翰·济慈的莎评范式[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4-108.
被引量:2
5
徐亚杰,赵沛林.
对赛义德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08-115.
被引量:7
6
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436,469,477.
7
[英]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M].朱生豪,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
8
黄梅.吴尔夫精选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
9
[法] 西蒙·波娃.第二性[M].桑竹影,南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10
[奥]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学[M].杨韶则,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
23
1
赵利娟.
莎士比亚和关汉卿笔下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J]
.作家,2011(8):88-89.
被引量:1
2
白惠,杨淑君.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J]
.芒种,2012(6):65-66.
被引量:1
3
李伟民.
《鲁克丽丝受辱记》与女性主义视角[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100.
被引量:1
4
王颖奕,王莎烈.
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观[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6):17-20.
被引量:1
5
杨晓莲,张丽霞.
从《驯悍记》看莎士比亚的男权思想[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60-65.
被引量:6
6
李韶丽,崔东辉.
莎士比亚喜剧中女性主体意识与男权解构[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99-302.
被引量:12
7
马晓莹,杜丽华.
解读电影《第十二夜》台词的生命力[J]
.电影文学,2013(6):101-102.
8
孟召军,沙丽华.
从《驯悍记》看凯瑟琳娜“悍妇”形象[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3):121-122.
9
赵春红.
解读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之中立女性观[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3):127-128.
10
田道均.
浅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J]
.神州,2013(22):4-5.
被引量:1
1
王会亮.
辉煌巨变[J]
.山西老年,2011(9):48-48.
2
本刊编辑部.
写在“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之际[J]
.文艺研究,1982(2):4-4.
3
时树仁.
常怀感恩之心[J]
.兵团工运,2006,0(12):55-55.
4
顾群.
自我的探索与实现——《他们眼望上苍》解读[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128-130.
5
陈文婷.
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轨迹[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11):142-144.
6
王欣欣.
女性作家与“男性气质”——《金色笔记》中女性作家的成长之路[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77-80.
被引量:2
7
阿扎提·苏里唐,阿尔斯兰·阿不都拉.
当代维吾尔族小说发展一瞥[J]
.民族文学,1996,0(12):61-62.
8
姜广勇.
家庭教育中难以割舍的几个情结[J]
.吉林教育(教研),2009(1):106-106.
9
李欣.
颠覆到重塑——谈铁凝笔下的男性形象[J]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70-73.
被引量:3
10
刘树超.
浅析新诗的中外文化传统[J]
.大观周刊,2011(33):26-26.
芒种(下半月)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