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叙述手法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研究一部小说的文学价值,不仅要分析其深邃的作品主题、掌握其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要结合具体的小说内容,分析其创作上的特点。特别是小说的叙述手法,更应该成为文学研究的焦点。小说《我弥留之际》叙述手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人物形象系统是其叙述手法的主要内容,情节变换是其叙述手法作用的具体体现,环境更替是其叙述手法实现的核心途径,而创作方法则是叙述手法的重要保证。
作者
徐南飞
机构地区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我弥留之际》
叙述手法
具体分析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勉.
剖析《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内心煎熬[J]
.芒种(下半月),2014(9):183-184.
被引量:2
2
郑卓.
论《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的现代主义创作倾向[J]
.作家,2014,0(08X):72-73.
被引量:1
3
刘东生.
探析《在我弥留之际》对传统文学意识的颠覆[J]
.芒种,2014(6):117-118.
被引量:1
4
唐国卿.
《我弥留之际》主要人物形象解读[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21-2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王洪月,张勇,张厚刚.
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中的“弥留”形象面面观[J]
.作家,2010(4):43-44.
被引量:1
2
于月.
《我弥留之际》中的哥特因素[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6(4):69-72.
被引量:1
3
魏玉杰.
“上帝与撒旦的冲突”——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主题分析[J]
.国外文学,1998(4):64-69.
被引量:41
4
肖明翰.
试论福克纳笔下的妇女形象[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0(4):97-102.
被引量:26
5
孙梅琳.
当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小说中南方女性形象的衍化[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6):88-91.
被引量:6
6
黄秀敏.
《我弥留之际》——福克纳独树一帜的意识流作品[J]
.世界文化,2002(5):12-13.
被引量:3
7
郗雪蓉.
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的叙事艺术[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86-87.
被引量:1
8
王欣,石坚.
双视角与双重性——《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视角与心理的关系[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72-76.
被引量:5
9
Jones B. Meriwether Lion in the Garden[M]. Random House, 1968.
10
[美]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M].李文俊,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
共引文献
3
1
丁向东.
《我弥留之际》的意识流和多重叙事技巧[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2):63-64.
2
周云霞.
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煎熬和斗争[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1Z):79-80.
被引量:1
3
董洪悦.
二元对立视角下的《我弥留之际》[J]
.青春岁月,2016,0(11):15-15.
1
许会荣.
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叙事的审美价值[J]
.文教资料,2011(7):23-24.
2
徐岚.
《我弥留之际》的圣经原型解读[J]
.北方文学(下),2015,0(8):29-30.
3
王峥,萧汶.
害怕承诺[J]
.三月风,1998(6):21-22.
4
刘文斌.
新中国文艺批评的回顾与反思[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5):37-43.
5
黄翠鸾.
浅谈小说情节鉴赏方法[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6):237-237.
6
王燕安.
变脸[J]
.读书文摘,2011(2):75-76.
7
王莉莉.
从小说《我弥留之际》人物心理看福克纳写作特点[J]
.山东文学,2007,0(7):78-80.
8
梅明玉.
小说《我弥留之际》探索人性的真谛和心灵的归宿[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0(1Z):69-70.
9
周苹.
视点问题研究——一个走向成熟的未知[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15-119.
被引量:1
10
李建秋.
《我弥留之际》的艺术真实感[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8):167-167.
芒种(下半月)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