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体能动性是社会发展规律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不应从客观,而应该从主观、从人的主观能动活动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社会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正是因为有了人的自主能动性,才有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源于人的能动性中包含着受动性,它以人的主体能动活动为基础,不是外在于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寓于人的主观能动活动之中的。人的主体能动性是正确把握人类社会规律的钥匙。
作者
王勇军
吴卫卫
机构地区
滨州学院社科基础教学部
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2-18,共7页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客观规律性
主体能动性
辩证统一
分类号
B02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542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35.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3542
1
张士昌.
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2
吴春岐,刘加良.
民事审限制度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37-140.
被引量:2
3
李松玉.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121-124.
被引量:9
4
苏志宏.
议会道路与晚年恩格斯[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3-5.
5
李丹.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关系[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15-18.
6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7
徐永军.
政治制度正义、属性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4-17.
被引量:6
8
蒋辉明,王敦琴.
邓小平“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内涵[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6.
9
王炎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10
孟源.
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实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56-15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9
1
李杰.
马克思开辟的实践发展观[J]
.前沿,2010(19):34-37.
被引量:1
2
普慧.
论中国学术话语的当代建构——基于历史进程的视角[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1-8.
被引量:11
3
吴晓明.
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J]
.中国社会科学,2011(2):4-13.
被引量:135
4
赵万里,穆滢潭.
福柯与知识社会学的话语分析转向[J]
.天津社会科学,2012(5):62-68.
被引量:18
5
郭广平,叶泽雄.
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活动关系的实践阐释[J]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2):47-50.
被引量:1
6
郭湛,桑明旭.
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兼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立场和原则[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27-36.
被引量:86
7
陈力丹.
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新闻记者,2017(9):70-80.
被引量:22
8
胡钰,虞鑫.
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论纲:概念、范畴、表述[J]
.全球传媒学刊,2018,5(1):1-18.
被引量:11
9
杨保军.
关于新闻理论创新的几个问题[J]
.新闻记者,2015(12):20-2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杨保军,王阳.
论新闻学术话语的形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3):119-12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陆阳,刘慧婷.
论档案学话语的概念、构成与特征[J]
.档案与建设,2020(10):4-7.
被引量:4
2
季为民,刘博睿.
中国特色新闻学构建的十个重要问题[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4(4):112-120.
被引量:2
3
何国梅.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建构[J]
.中国出版,2022(7):18-24.
被引量:9
1
程金海.
杜夫海纳的审美价值观略论[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3):49-52.
被引量:1
2
王景华,韩振丽.
波普尔对马克思唯物史观批判的再回应——兼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预见性[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5):16-20.
3
张曙光.
试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社会发展中的自觉性[J]
.哲学研究,1986(3):72-80.
被引量:5
4
章燕,黎学军.
主体能动性的效度:萨特对普列汉诺夫的质——兼论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关系[J]
.广西社会科学,2015(6):65-68.
被引量:2
5
刘世明.
立足现实 瞩目未来——谈理想与现实的关系[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3):7-12.
被引量:2
6
李本松.
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社会发展的规律性[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48-51.
被引量:1
7
李本松.
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看社会发展的规律性[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2-15.
被引量:2
8
刘翠兰.
真理标准与社会科学跨学科发展[J]
.理论探索,1999(2):8-9.
9
徐春芳.
简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4(2):19-21.
10
胡耐生.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钢》中的实践观点[J]
.云梦学刊,1980,4(1):10-13.
被引量:2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