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渊源、适用范围、价值等基本问题尚待辨明。新《刑事诉讼法》与相关司法解释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专门规定。当前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表现为三种模式:加害方与被害方自行和解模式、中间人主持和解模式以及国家专门机关主持和解模式。在不同模式中,被害人、加害人、国家专门机关、中间人以及其他参与人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
陈海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大学
出处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8-72,共5页
Journal of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新《刑事诉讼法》
模式
地位
作用
分类号
D915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胡云腾,刘晓虎.
恢复性司法之实践模式[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19(6):25-32.
被引量:4
2
郭剑烽,施坚轩.上海市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试点刑事和解制度初显成果:41名青少年改过自新无人再犯罪[N].新民晚报,2007-07-31.
3
梁根林.
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J]
.法学,2010(4):3-21.
被引量:60
4
陈晓辉.
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的比较与定位[J]
.湖北社会科学,2009(8):134-137.
被引量:4
5
蒋志如,夏川.
解读新《刑事诉讼法》之刑事和解程序[J]
.求索,2012(8):235-237.
被引量:11
6
杨凤宁,龚卫清.
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的实践与探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2):145-14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54
1
梁根林.
中国死刑控制论纲——立足于具体国情的制度设计[J]
.北大法律评论,2005,6(1):375-399.
被引量:9
2
游伟,唐震,余剑,李长坤.
死刑案刑事和解之感性与理性[J]
.东方法学,2009(3):51-67.
被引量:19
3
张明楷.
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兼论刑法的补充性与法律体系的概念[J]
.法学研究,1994,16(6):50-56.
被引量:96
4
梁根林.
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J]
.法学研究,2004,26(4):15-27.
被引量:117
5
张文,黄伟明.
死缓应当作为死刑执行的必经程序[J]
.现代法学,2004,26(4):75-79.
被引量:32
6
赵娓妮.
平息讼争、适从习惯——晚清广东州县的诉讼解决之道[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245-248.
被引量:5
7
邹积超.
论“恢复性司法”应该缓行[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6):39-44.
被引量:31
8
邵军.
恢复性司法的利弊之争[J]
.法学,2005(5):113-115.
被引量:29
9
陈光中.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J]
.人民检察,2006(05X):5-7.
被引量:226
10
韩流.
论被害人诉权[J]
.中外法学,2006,18(3):277-293.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78
1
陈凌剑.
现代法治语境下罪刑均衡原则的价值蕴含[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0(4):63-69.
2
尹振国.
论赔偿在命案量刑中的作用[J]
.刑法论丛,2021(3):168-190.
3
陆兆法,肖军.
对部分死刑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探讨[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S2):186-189.
被引量:1
4
苏镜祥,马静华.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基于中国实践的考察和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8-126.
被引量:13
5
陈晓辉.
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的比较与定位[J]
.湖北社会科学,2009(8):134-137.
被引量:4
6
王玉杰.
论刑事和解的适用限度及其践行难题[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4):83-86.
7
周亚红.
刑事和解的理论解析[J]
.求索,2010(9):162-164.
被引量:1
8
刘宪权,庄绪龙.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兼评“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问题的解释》之有关内容[J]
.当代法学,2011,25(1):64-71.
被引量:43
9
袁宏山.
论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所面临的冲突及其消解[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23(2):27-31.
被引量:1
10
崔爱鹏.
刑事和解理论基础新探[J]
.学习论坛,2011,27(8):76-80.
被引量:1
1
甄贞.
建构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思路[J]
.政法论坛,2008,26(6):43-49.
被引量:12
2
鲍颖.
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模式选择[J]
.法制与经济,2014,23(14):75-77.
3
龚亭亭.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范围探讨[J]
.法制与经济,2016,25(6):157-158.
4
朱正余.
刑事和解与刑事案件“私了”[J]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2):37-39.
被引量:1
5
张创发,邹凤群,舒彩平.
论共同犯罪中的刑事和解[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8X):49-50.
被引量:1
6
易榆杰,陈志国.
家庭暴力案件中的刑事和解[J]
.怀化学院学报,2014,33(6):59-61.
7
李颖,陈钢.
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程序的刑事价值[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4):95-97.
被引量:1
8
李邦友,姚兵.
轻罪和解模式研究[J]
.法学杂志,2006,27(6):6-9.
被引量:13
9
余美芬.
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初探[J]
.中外企业家,2015(4Z):269-270.
10
成璐.
刑事和解初探-建立多渠道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机制[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12):128-128.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