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探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对马克思交往理论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向主体间性的必然性,接着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缺失的表现,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实践取向。
作者
刘丹丹
机构地区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出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年第22期139-140,共2页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基金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校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的缺失与建构"(编号:WFSZ2013016)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交往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交往关系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颜旭彪,孔琳.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趋向[J]
.思想教育研究,2011(7):88-91.
被引量:33
2
S·克罗韦尔.思维的新方式:未来的挑战[A].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3.
3
保罗·弗莱雷,顾建新.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胡凯.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根基[J]
.思想理论教育,2008(7):45-52.
被引量:12
5
http://baike.baidu.com/link.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祁述宏.
道德发生论发微[J]
.江淮论坛,1995(1):57-62.
被引量:4
2
李焕明.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115-117.
被引量:9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1-162.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84.
5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560.
6
(美)弗兰克·梯利(FrankThilly)著,何意.伦理学导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张法琨选.古希腊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
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90.
9
张国启.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向度[J]
.思想理论教育,2009(7):28-31.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44
1
刘涛锋.
试论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及应对策略[J]
.体育世界,2019(10):97-98.
被引量:2
2
闫艳,王秀阁.
马克思交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界[J]
.求实,2009(8):78-81.
被引量:5
3
罗会德.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维解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59-64.
被引量:19
4
姚倩.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2.
被引量:3
5
黄筱纯.
应对与创新——从多元社会思潮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4):40-44.
6
谭俊,孙心坚.
焦虑现象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与缓解途径[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1(10):172-172.
被引量:1
7
蒋立伟.
论高职思政课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1(11):162-163.
被引量:4
8
张洋.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启示[J]
.科教导刊,2012(34):22-23.
被引量:2
9
周立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依据和路径[J]
.大学教育科学,2013(1):46-51.
被引量:6
10
曾晓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1):138-141.
被引量:4
1
胡水.
走向主体间性: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反思与重构[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10):12-14.
被引量:1
2
张丽,何玉杰,张婧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的缺失与建构[J]
.思想教育研究,2013(3):98-101.
被引量:7
3
刘艳朋.
马克思交往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
.教育界(综合教育),2015(3):33-33.
4
阎波,王玉敏.
走向主体间性的学校德育[J]
.科技信息,2009(12):238-238.
5
闫艳,王秀阁.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关系的改善[J]
.思想教育研究,2009(5):18-21.
被引量:3
6
安亚萍.
提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视角[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3(2):52-54.
7
孔施敏.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双向影响[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6):460-461.
8
郭华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回归[J]
.教育探索,2012(6):131-132.
被引量:9
9
高婷.
论当代交往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影响[J]
.青年与社会(中),2014,0(9):60-61.
10
周玉梅.
马克思交往理论与高中政治课教学[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1):11-12.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