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探讨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具有良好生态效益,能提高森林覆盖率、缓解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降低干旱和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当地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改善当地生态自然环境。为促进退耕还林工程更好落实,推动其生态效益的最佳发挥,今后应该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确保资金投入落实到位,并做好农业生产和生态移民工作。
作者
黄云龙
机构地区
马山县林圩镇林业站
出处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4年第12期236-237,共2页
Beijing Agriculture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森林覆盖率
生物多样性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程真,杨飞,张亚丽,吴桂月.
河南省南召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评估[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4,37(2):64-69.
被引量:6
2
姚盼盼,温亚利.
河北省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4):47-53.
被引量:21
3
韩中海,冯俐丽,温保良,张秋娟,王振刚.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J]
.河南林业科技,2014,34(1):9-13.
被引量:3
4
于明含,孙保平,胡生君,王慧琴,赵岩.
退耕还林地结构与生态功能的耦合关系[J]
.生态学报,2014,34(17):4991-4998.
被引量:11
5
王红霞,王兵,李保玉,牛香,王晓燕,鲁绍伟,李少宁,师贺雄,陈波.
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生态效益评估[J]
.林业资源管理,2014(3):150-155.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鲁绍伟,陈吉虎,余新晓,刑文发,鲁少波,王玉华,王攀.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林分结构与功能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4):77-80.
被引量:14
2
蒙晋佳,张燕.
广西部分景点地面上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3):25-27.
被引量:84
3
石青,余新晓,郭浩,杨爱荣.
不同类型水源保护林水资源保护功能的分析和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4):31-33.
被引量:11
4
孙霞,文启凯,尹林克,孟林,白根本,王雷涛.
层次分析法在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6):72-75.
被引量:17
5
巩杰,陈利顶,傅伯杰,李延梅,黄志霖,黄奕龙,彭鸿嘉.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92-2296.
被引量:183
6
张蓬涛,杨艳昭,封志明.
国外退耕实践及其对我国退耕工程实施的启示[J]
.水土保持通报,2005,25(1):107-110.
被引量:5
7
叶吉,郝占庆,姜萍.
长白山暗针叶林苔藓枯落物层的降雨截留过程[J]
.生态学报,2004,24(12):2859-2862.
被引量:37
8
时忠杰,王彦辉,于澎涛,熊伟,郭浩,郭明春.
宁夏六盘山林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生态水文功能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3):134-138.
被引量:75
9
张晓明,余新晓,武思宏,魏天兴,张学培.
黄土区森林植被对坡面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9):1613-1617.
被引量:39
10
蒋晓丽,王立群.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进展[J]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6):106-11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7
1
张广,禄鑫,李世波.
五盖山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耦合关系研究[J]
.热带林业,2020(1):29-32.
被引量:4
2
李清雪,朱雅娟,贾志清,于洋.
退耕还林不同人工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2013(6):14-18.
被引量:1
3
聂博,马宁,朱厚强,贺立.
我国西部地区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林业经济,2014,37(4):72-77.
被引量:3
4
韩中海,冯俐丽,温保良,张秋娟,王振刚.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J]
.河南林业科技,2014,34(1):9-13.
被引量:3
5
邓福春,覃德文,黄宝榴,秦武明,李东凡.
基于灰色多层次分析两种壳斗科树种人工林生态效益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3):3094-3098.
被引量:4
6
王雪松,牛香,魏文俊.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4):60-61.
被引量:1
7
王雪松,牛香,魏文俊.
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及其空间特征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2015(1):9-12.
被引量:2
8
王红霞,王雪松,王兵,李保玉,牛香,王晓燕,师贺雄,汪金松.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13(1):68-75.
被引量:16
9
胡彪,王锋,李健毅,于立云,张书豪.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4):13-18.
被引量:41
10
黄振奋.
闽东北鹫峰山不同迹地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径流的影响[J]
.绿色科技,2015,17(6):32-3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3
1
陶然,徐志刚,徐晋涛.
退耕还林,粮食政策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2004(6):25-38.
被引量:125
2
徐晋涛,陶然,徐志刚.
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基于西部三省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经济学(季刊),2004,4(1):139-162.
被引量:226
3
邓祥征,黄季焜,Scott Rozelle.
中国耕地变化及其对生物生产力的影响———兼谈中国的粮食安全[J]
.中国软科学,2005(5):65-70.
被引量:41
4
龙健,邓启琼,江新荣,刘方.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草)模式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279-1284.
被引量:54
5
周小萍,卢艳霞,陈百明.
中国近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22-127.
被引量:59
6
东梅.
退耕还林对我国宏观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6(4):46-54.
被引量:23
7
国灵华.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
.河北林业科技,2007(2):18-21.
被引量:6
8
张义华,郭永红,高嵩,闫平娃,张亚霞,钱猛虎,闫瑞娟,葛丹.
退耕还林经济社会效益分析[J]
.甘肃林业科技,2007,32(3):36-38.
被引量:6
9
刘诚,刘俊昌.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42-47.
被引量:21
10
李广辉.
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安徽林业科技,2010(2):41-4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苏冰倩,王茵茵,上官周平.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生产与农民生计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247-25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郑雪,姚顺波,鲁亚楠.
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山西省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2):239-246.
被引量:10
2
SHI Wenjiao,LU Changhe,SHI Xiaoli,CUI Jiaying.
Patterns and trends in grain self-sufficiency on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85–2016[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20,30(10):1590-1602.
被引量:3
3
徐彩瑶,王苓,潘丹,李博伟,孔凡斌.
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实现路径[J]
.林业经济问题,2022,42(1):9-20.
被引量:22
4
邵雅静,杨悦,员学锋.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互动关系[J]
.水土保持学报,2022,36(3):86-93.
被引量:13
5
郑子潇,胡保安,韩海荣,康峰峰,程小琴.
基于SD模型的晋北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经济互馈关系研究[J]
.生态学报,2023,43(10):3984-3994.
被引量:2
6
郝振华.
甘肃省粮食生产的SWOT分析研究[J]
.甘肃农业,2023(8):82-87.
7
杨臻,张大红.
河南省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3,57(4):695-704.
被引量:1
1
热列兹尼亚科夫Г.В.,陆德福.
工程生态的水力学和水文学观点[J]
.治黄科技信息,1997(5):27-29.
2
曹继安,徐洪.
高浓度有机废水厌—好氧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与效益探讨[J]
.天津轻工,1992(4):20-22.
3
甘泓,王芳,高勇胜,田克军.
大坝的工程生态要求[J]
.中国水利,2006(10):15-17.
被引量:3
4
范天文,薛发祥,范守民.
伊犁河谷退耕还草的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探讨[J]
.新疆环境保护,2004(z1):42-45.
被引量:1
5
胡春玲,胡云峰,杨俊伟.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的处理方法及经济效益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31-31.
6
铁乔.
“无人区”冲击波[J]
.新西部,2004(1):11-12.
7
李浩然,张金梅,戴安全.
德阳市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经济效益探讨[J]
.绿色科技,2016,18(18):59-59.
被引量:1
8
唐立国.
宁安市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环境效益探讨[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1,35(3):8-10.
9
刘宏伟.
浅谈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216-216.
被引量:1
10
柳京.
打造生态市 国土资源部门任重道远——访衢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金明[J]
.浙江国土资源,2004(4):15-18.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