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考古资料看淮安在大运河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为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淮安市博物馆近几年来在运河淮安段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一大批遗存如顺黄坝遗址、天妃坝遗址、天妃闸遗址、古码头、古涵闸、古寺庙、古城址、古建筑等,相继被发现。这些遗存种类丰富、功能各异,构成一个结构完备的水利水运工程体系,在古代防洪排涝、济运保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凸显了淮安在中国大运河历史上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胡兵 王元林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790-793,共4页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张廷皓.淮安地区京杭运河及相关水利遗产研究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9-01-23.
  • 2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
  • 3罗哲文.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兴衰与辉煌再创[EB/OL].(2808-09-24)[2009-08-10].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gilt.
  • 4荀德麟.运河之都的形成及其嬗替[M]//宋林飞.“运河之都--淮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7.
  • 5孙玉军、胡兵等.《江苏淮安明远路考古勘探与试掘简报》,《淮安历史文选》2009年第12期.
  • 6明·潘季驯.《河防一览》卷十一《河工告成疏》,《中国水利珍本丛书》,中国水利工程学会1936年点校本.
  • 7清·卫哲治等修、叶长扬等纂、苟德麟等点校.《乾隆淮安府志》卷五《城池》,方志出版社2008年,第255页.
  • 8《咸丰清河县志》卷六《川渎下·工程》,咸丰四年刻本.
  • 9于冰.《淮安运河本体调查方法研究》,《第二届“运河之都-淮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第308-338页.
  • 10王光伯原辑、苟德麟等点校.《淮安河下志》卷一《水道·运河》,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淮安文献丛刻(四)》,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24-25页.

共引文献35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