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科学技术文化可持续的根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该文探讨了人类陷入科学技术发展的二难窘境的文化根由:文化的破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裂、失衡;认为走出二难困境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而推进文化的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共建,则是实现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根基。
作者
王声涛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工程训练中心
出处
《科技资讯》
2014年第28期222-222,共1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可持续发展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恩.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63.
2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6.
4
W- C .丹皮尔.科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57.
5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8-40.
6
武晟.
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关系[J]
.山东社会科学,2009(7):116-120.
被引量:7
7
夏冰.论科学技术与文化[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7).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奚洁人.
“文化”、“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J]
.江西社会科学,1996,16(6):26-30.
被引量:2
2
叶启绩.
文化市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53-57.
被引量:8
3
《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8页.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6
.《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页.
7
《码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2、10、12、10、10、11、18-19、323、324、308、306、200页.
9
武晟.
意识形态与文化的互动关系探微[J]
.学术研究,2009(6):25-29.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84
1
崔凡.
论费耶阿本德的人本主义科学观[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1):64-67.
2
杨怀中,潘建红.
科学何以蕴涵道德——对科学伦理本质的哲学思辨[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19-22.
3
黄健.
科学自由的限度及人文阐释[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3):1-3.
被引量:3
4
潘建红.
论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的原则[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86-89.
被引量:5
5
邓铁如,李四红,朱庆生.
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84-86.
6
汤耀平.
国民科学素养与社会和谐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3):148-150.
被引量:8
7
周卫红.
网络观教育:内涵与途径[J]
.山东社会科学,2006(7):68-70.
被引量:6
8
马佰莲,欧阳志远.
责任自由:国家目标和研究自由的统一[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80-84.
被引量:4
9
蒙云龙.
用儒家文化“仁”、“礼”思想规范网民网络失范之必要性[J]
.前沿,2007(2):232-235.
10
王勇华.
论高师音乐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7(5):109-111.
被引量:4
1
彭列汉.
文化整合与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152-155.
被引量:1
2
杨泽喜.
坚定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根由论[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1):69-73.
3
杨静如.
邢台地区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消费导刊,2012(2):28-29.
4
王芸.
择一道,归于理[J]
.教师博览(中旬刊),2011(8):1-1.
5
刘英凯.
汉语文化的“高环境”特征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变化[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2):25-31.
被引量:2
6
王纪波,宋晓杰.
理性的破缺——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进化[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25-126.
被引量:1
7
许亦善,董四代.
文化可持续发展初探[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9):5-8.
被引量:4
8
林岚.
林语堂之“中西文化论”探析[J]
.作家,2012(4):143-144.
9
王秦玮.
试论汉民族颜色词及颜色的文化内涵起源[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1):121-122.
被引量:2
10
苑容宏,郭玲.
“西学东渐”与“东学”未能西进[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46-49.
科技资讯
2014年 第2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