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动机及其感知风险研究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采用关键事件法,收集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关键事件的深度访谈资料,对后现代伦理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及感知风险做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构后现代伦理与社会实践问题的联系桥梁,解读后现代伦理情境下网络传播主体道德失范的行为。在对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9种动机和7种感知风险。不同类别的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的动机和感知风险具有差异。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网络传播的后现代伦理研究"(项目编号:GD11CXW02)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5

  • 1[英]齐格蒙特·鲍曼.《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郁建兴,周俊,周莹译,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0页.
  • 2[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0,179,181,190页.
  • 3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J].社会科学战线,2002(1):50-64. 被引量:23
  • 4[英]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伦理》,张成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22页.
  • 5Robbins SP, Chatterjec P, Canda ER. Contemporary Human Behavior Theory, Pearson Allyn and Bacon; 2010, p. 367.
  • 6秦志希,葛丰,吴洪霞.网络传播的“后现代”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6):760-766. 被引量:25
  • 7拉什,高飞乐,张启新.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1):28-34. 被引量:27
  • 8俞超.技术暴力与社会重构——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文化伦理[J].当代传播,2011(1):35-36. 被引量:5
  • 9Mesch GS. Is Online Trust and Trust in Social Institutions Associated with Online Disclosure of ldentifiable Information Online? .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2; 28 (4) , pp. 1471 - 1477.
  • 10Hayne SC, Rice RE. Attribution Accuracy When Using Anonymity in Group Support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 Computer Studies 1997; 47 (3), pp. 429-4-52.

二级参考文献84

共引文献147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