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桑植白族“杖鼓舞”的当代变迁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杖鼓舞"主要流传于湘西一带白族聚居区,鲜见于其他白族地区,发展至今,它的流传范围和本体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民族音乐学角度看,"杖鼓舞"的起源和变迁都受到与其相关的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当代环境下,"原生性"的杖鼓舞在政策的引导下走向舞台,不可避免地被占有、改变和重建,其编舞、舞曲改编等融入了现代化审美需求,音响及舞台效果的呈现已与"原生性"的杖鼓舞形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
周佳欢
机构地区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歌海》
2015年第1期77-80,共4页
Songs Bimonthly
关键词
桑植白族
杖鼓舞
文化变迁
分类号
J722.22 [艺术—舞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彭兆荣.
族性的认同与音乐的发生[J]
.中国音乐学,1999(3):47-55.
被引量:49
2
王建朝.
新疆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当代变迁及其原因探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2):111-12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王铭铭.
文化变迁与现代性的思考[J]
.民俗研究,1998(1):1-14.
被引量:61
2
约翰·布莱金,杨红.
音乐变迁之认识过程[J]
.中国音乐,1995(2):60-63.
被引量:15
3
项阳.
功能性·制度·礼俗·两条脉——对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认知[J]
.中国音乐,2007(2):25-34.
被引量:47
4
克里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北京:北京译林出版社,2002:5.
5
新疆《和田简史》编纂委员会.和田简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117.
6
冯天瑜.中国古代文化的类型.东西文化议论集(上)[C].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316-317.
7
[美]威廉·费尔丁·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王晓毅,陈育国,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8
[法]赖朋.民族进化的心理定律[M].张公表,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9
王建朝.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结构初探[J]
.新疆社会科学,2008(3):100-105.
被引量:5
10
王建朝.
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现状调查[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6(3):44-4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52
1
彭兆荣.
另一种音乐的“言唱”——兼评周凯模的《云南民族音乐论》[J]
.民族艺术,2004(1):101-105.
2
邓钧.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多声形态及其文化心理特征探微──以侗族多声部大歌和笙乐器为例与彭兆荣先生商榷[J]
.中国音乐学,2002(2):41-52.
被引量:13
3
彭兆荣.
族性中的音乐叙事——以瑶族的“叙歌”为例[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2):6-10.
被引量:6
4
杨晓.
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几种参照[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4):43-49.
被引量:15
5
周显宝.
西方民族音乐学与中国音乐研究——应用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的几点思考[J]
.音乐研究,2002(4):12-18.
被引量:8
6
周显宝.
弦管表演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下)——闽南民间祭祖仪式与弦管表演的实地考查与研究[J]
.中国音乐学,2007(3):53-62.
被引量:6
7
王朝元,陈静.
全球化语境下黑衣壮族群文化发展及文化认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3):44-48.
被引量:24
8
涂致洁,张丹宁.
侗族大歌——民族复调的瑰宝[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186-189.
被引量:2
9
彭兆荣.
人类学视野中仪式音乐的原型结构——以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为例[J]
.音乐研究,2008(1):27-34.
被引量:11
10
黄玲.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瑶族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4):120-123.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40
1
向智星.
略论湘西白族的《仗鼓舞》[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2(2):29-31.
被引量:8
2
吴万源.
关于桑植县白族教育发展的调查报告[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1(4):25-27.
被引量:1
3
吴万源.
关于桑植县民家人的族别问题[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3):40-47.
被引量:3
4
欧阳岚.
传说在历史现场中的记忆与失忆——以桑植白族仗鼓舞起源传说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2):83-86.
被引量:3
5
谷厉生.
桑植白族文化特点[J]
.民族论坛,2003(9):47-48.
被引量:4
6
戴楚洲.
张家界市白族风情谈略[J]
.怀化师专学报,1998,17(4):54-56.
被引量:2
7
张丽剑.
白族散杂居地区文化的变迁[J]
.中国民族,2007(4):56-57.
被引量:7
8
张丽剑.
鄂西鹤峰白族的来源及其文化[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4):23-28.
被引量:8
9
张丽剑.
湖南桑植散杂居白族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2):42-45.
被引量:4
10
王淑贞.
明清时期湘西白族民俗文化的变迁和动态特征[J]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4):13-1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高峰.
三十年来桑植白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28(4):26-3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郭申,陈芳.
中国白族文化的海外展演与传播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1):36-37.
被引量:1
1
李旭峰.
浅析湖南桑植白族山歌的艺术特色[J]
.戏剧之家,2015(3X).
2
乐之乐,孟春林.
桑植白族仗鼓舞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6):177-179.
3
周霞,贲雪虹.
浅谈湖南桑植白族山歌的传承与保护[J]
.北方音乐,2015,35(17):12-13.
4
侯碧云.
桑植白族仗鼓舞的艺术特征[J]
.艺海,2009(3):83-83.
被引量:7
5
“世纪风眠——林风眠画传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J]
.美术教育研究,2016,0(8):6-6.
6
彭朝霞.
邵逸夫 电影传奇[J]
.华人世界,2007(10):81-81.
7
张评飞.
浅谈徽州木雕的艺术特点[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4):40-42.
8
张强.
浅析唢呐各个派别的演奏风格[J]
.通俗歌曲,2016,0(6X):72-72.
9
李云涛.
山东民歌与东北民歌旋法之异同[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3(1):55-60.
被引量:4
10
朱勇.
论民间艺术瑰宝京韵大鼓的唱腔艺术[J]
.芒种,2012(13):209-210.
被引量:1
歌海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