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渭北旱地春玉米栽培方式试验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2008-2012年连续5 a旱地春玉米栽培方式试验,观察影响旱地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总结出能够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高产稳产,优化农田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栽培方法。
作者
李立科
张润辛
李随院
魏世贤
杨群周
张航
杨洁民
机构地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陕西省合阳县农技中心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60-64,共5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基金项目: 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耕作技术研究示范
关键词
渭北旱地
春玉米
栽培方式
增产效果
综合效益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6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李立科,洪晓强,魏世贤,张航,张润辛,高志文,李旭辉.
渭北旱塬农田蒸发水开发技术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3):131-133.
被引量:4
2
王顺霞,王占军,左忠,郭永忠.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S3):134-137.
被引量:64
3
王妙星,常翔,金文萍.
兵团农十三师土壤残膜污染现状的调查及防控[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59-60.
被引量:2
4
洪晓强,赵二龙,宋宏伟.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77-179.
被引量:21
5
李立群,薛少平,王虎全,姚万生.
渭北高原旱地春玉米不同种植模式水温效应及增产效益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1):33-38.
被引量:15
6
方彦杰,黄高宝,李玲玲,汪佳.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形成规律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4):128-134.
被引量:51
7
王兆华,李立科,赵二龙,洪晓强.
西部旱作农业的有效新技术──留茬少耕或免耕秸杆全程覆盖[J]
.生态学杂志,2001,20(3):71-73.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赵凡.
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04,35(11):22-23.
被引量:61
2
张雷,牛建彪,赵凡.
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地面覆膜沟播抗旱增产技术研究[J]
.甘肃科技,2004,20(11):174-175.
被引量:55
3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王振林,曹鸿鸣,焦念元,陈明灿.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光合产物生产与分配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5,20(3):62-66.
被引量:30
4
赵凡.
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优势及应用前景[J]
.耕作与栽培,2005,25(6):62-63.
被引量:35
5
张雷,牛建彪,赵凡.
旱作玉米提高降水利用率的覆膜模式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2):8-11.
被引量:95
6
李志军,赵爱萍,丁晖兵,李科,简毓峰.
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增产效应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2):12-17.
被引量:38
7
袁家富.
麦田秸秆覆盖效应及增产作用[J]
.生态农业研究,1996,4(3):61-65.
被引量:108
8
卜玉山,苗果园,邵海林,王建程.
对地膜和秸秆覆盖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7):1090-1093.
被引量:95
9
Andre Chassot, Peter Stamp, Walter Richner. Root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y of maize seedlings as affected by tillage and fertilizer placement[J]. Plant and Soil, 2001(231): 123-135
10
李立科,王兆华,赵二龙,等.留莅少耕或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的地位和作用[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28):119-122.
共引文献
160
1
周余桉,刘玉华,张立峰.
覆膜方式对雨养饲用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5):8-13.
被引量:4
2
齐智娟,宋芳,张忠学,刘明,尹致皓,李骜.
保护性耕作对寒地黑土土壤水热效应与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12):380-389.
被引量:15
3
吴凌波,高聚林,木兰,任有志.
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表层土壤含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3):18-20.
被引量:35
4
李成军,吴宏亮,康建宏,许强.
玉米保护性耕作措施水温效应及其产量效果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3):129-133.
被引量:14
5
高同彬,祖伟.
退化土壤保护性耕作修复技术研究[J]
.土壤与作物,2013,2(2):97-103.
被引量:1
6
蔡太义,贾志宽,黄耀威,黄会娟,孟蕾,杨宝平,李涵.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1):238-243.
被引量:54
7
邵新庆,沈禹颖,王堃.
水土保持耕作对夏种大豆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5,14(6):82-86.
被引量:19
8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徐福利.
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保墒灌溉的土壤水、热及作物效应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7):22-26.
被引量:76
9
严昌荣,梅旭荣,何文清,杨捷.
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特点[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B09):844-847.
被引量:10
10
张振贤,华珞,尹逊霄,徐振剑,何婷婷.
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1371-1374.
被引量:5
1
李立科.
渭北旱地小麦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1991(1):8-9.
2
刘金海,党占平,曹卫贤,于爱萍.
不同覆盖和播种方式对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4):91-94.
被引量:13
3
王成洲.
渭北旱地小麦高产技术规范[J]
.农业科技通讯,1991(10):8-8.
4
刘志锋.
旱地小麦秋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2006(2):228-229.
5
李立科,赵二龙.
渭北旱地小麦高产的实践[J]
.陕西农业,1991(7):3-4.
6
梁增虎,杨新宏,刘祎,王伟.
渭北旱地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J]
.种子世界,2013(5):34-36.
7
党占平,刘文国,张建昌,强秦,曹卫贤,高亚军,李生秀.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2):51-53.
被引量:4
8
周婷婷,李军,司政邦.
种植密度与品种类型对渭北旱地春玉米产量和光能利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1):54-62.
被引量:13
9
梁连友,李立科.
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底墒肥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1995,41(2):4-8.
被引量:1
10
李撑娟,段长林.
渭北旱地不同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0(20):9-9.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