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的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保证和促进"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的顺利实施,必须对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流体传动与控制方向)"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培养的实施,对"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评价机制等进行初步的探索。
作者
王峥嵘
杨桢毅
王建森
机构地区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甘肃科技》
2014年第24期85-87,共3页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企业培养
培养模式
培养方案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5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N].2011-07-30.
2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被引量:448
3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
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1):134-13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林健.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5):11-17.
被引量:94
2
林健.
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51-60.
被引量:135
3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4):21-29.
被引量:607
4
林健.
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被引量:370
5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5):30-36.
被引量:259
6
林健.
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被引量:250
7
余寿文.
大学者,育才之谓也——中国特色高等工程教育十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2):8-15.
被引量:27
8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被引量:448
共引文献
452
1
王盎然,张红,王亚纳,沈华芬,潘鹏举.
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22,39(2):47-52.
被引量:13
2
钟东阶.
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质量分析与控制[J]
.装备制造技术,2021(6):237-240.
3
胡科,段世飞,高东燕.
工程能力视角下工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79-85.
被引量:6
4
任连城,周传德,周秋沙,王久华,魏昌祥,雷贞贞.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初探[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77-178.
5
薛刚,郭晓燕.
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2):244-246.
被引量:4
6
Bottom Up与Top Down[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2):34-34.
7
段存升,潘耀芳.
“卓越工程师”本科试点专业培养方案整体制定原则的探讨[J]
.大家,2012(14):1-2.
8
周中林.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J]
.大家,2012(12):205-206.
被引量:3
9
邓婉玲,马晓玉,黄伟英,黄君凯.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探索[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41-46.
被引量:20
10
高有华,翟慧萍,邵岳,龚淑秋,刘晓明.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工学”课程改革[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S1):74-76.
被引量:7
1
崔海亭,郭彦书.
强化工程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3-15.
被引量:26
2
张红光,姚宝峰,刘中良,纪常伟,夏国栋,吴斌.
促研究性学习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77-181.
被引量:21
3
易正明,林超群.
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3):58-60.
被引量:1
4
陈杨华.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6):103-105.
被引量:3
5
张保成,张翼,张林仙.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0-72.
被引量:1
6
李艳霞,张红光,刘中良,王焱,姚宝峰.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78-80.
被引量:2
7
樊小朝.
民族大学生“传热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2(7):39-40.
被引量:2
8
邓晓刚,周雄.
“流体传动与控制”课程群改革初探——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8-170.
9
彭熙伟,陈金兵,范伟,王涛.
《流体传动与控制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
.液压与气动,2012,36(5):108-110.
被引量:6
甘肃科技
2014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